做內視鏡不一定要麻醉!醫點名「這些人」不適合:極度排便不順的人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由於大腸鏡、胃鏡等內視鏡檢查,讓人直觀聯想到不舒服,近年來有許多人在接受這些檢查時,會選擇無痛舒眠,醫師指出,沒有好好控制的心血管、心律不整、肺部疾病、高血壓、腎臟病、甲狀腺問題、剛做過心臟支架半年內的人、腦中風半年內的人、心衰竭、BMI超過35的病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對麻醉藥過敏的病人、虛弱無力的人、超級想看自己腸子長怎樣的人,就不適合接受無痛舒眠內視鏡。

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在臉書「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表示,最近看診的病人內心通常都已經決定要接受哪種內視鏡檢查,但仍有少數人會問他「差距在哪」,於是分享關於常見無痛舒眠麻醉的問題。

坊間謠傳「你不會痛,醫師就不懂節制,所以麻醉比較會穿孔」,吳宗勤表示並不會,穿孔出血機率其實都相同,而且不只病人怕穿孔或出血,醫師比病人更怕出狀況。只要病人清腸準備夠乾淨,他都是會做到盲腸的深處,近距離看到闌尾的開口,把大腸和小腸的交界處看清楚才慢慢把腸子吹氣撐開往外拉,嚴格要求自己在升結腸看兩次,從最裡面到最外面「最少6分鐘,通常8分鐘」不含切息肉的「淨拉出時間」。吳宗勤提到特殊治療一定要麻醉,如大顆息肉切除、抗逆流治療、早期癌或腫瘤切除等時間都比較久,也比較不舒服,更需要精細的動作,稍有閃失就容易出問題,所以醫師才會要求病人接受麻醉,減少各式各樣不可控的病人躁動因素。

吳宗勤建議,平常「極度」排便不順的人、之前體驗不佳的人、容易焦慮與害怕的人、不想看到自己腸子長怎樣的人、看到血會暈倒的病人、肚子開過刀的病人(子宮、卵巢、多次剖腹產等)、超級瘦的人、跟醫師很熟會尷尬的人,適合接受麻醉。另外,吳宗勤也提到,沒有好好控制的心血管、心律不整、肺部疾病、高血壓、腎臟病、甲狀腺問題、剛做過心臟支架半年內的人、腦中風半年內的病人、心衰竭的人、BMI超過35的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對麻醉藥過敏的人 ; 虛弱無力的人、超級想看自己腸子長怎樣的人就不適合麻醉。

麻醉後是否可以自己開車回家,吳宗勤強烈建議不要,因為麻醉後有時候就像剛喝完酒一樣會有點暈,可以搭計程車或捷運或大眾交通工具,讓自己輕鬆一天。

許多人好奇不麻醉會不會很難受?吳宗勤表示,由於每個人感受不同,有碰過老病人是兩個極端,一邊打死不做清醒,一邊打死不做麻醉。至於不麻醉切息肉會不會痛,吳宗勤則說,切息肉絕大多數的時候是沒什麼感覺,頂多就是有一點點拉扯感,切息肉病人清醒的好處是可以請病人憋氣穩定腸道,缺點就是,角度非常刁鑽的時候,可能會在醫師轉內視鏡的時感到不太舒服,各有利弊。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