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堰塞湖剩6.7%水量 李鴻源:不太會有立即危險

分享:

內政部今(29)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馬太鞍堰塞湖防災對策」研討會,邀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主持的台大團隊等單位進行專業研討。會中指出,經樺加沙颱風與後續多日溢流後,馬太鞍堰塞湖蓄水量已降至610萬噸,僅為原來量體的6.7%。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圖/中天新聞)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圖/中天新聞)

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雖然水量已大幅下降,但政府仍持續執行監測、預警及備便方案。此次研討會針對「科學研究與監測技術」、「中央與地方合作機制」及「社區參與與防災教育」三大重點進行討論,未來將加強跨域合作,提升災害監測、預警與應變能量。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受損慘重。(圖/資料照)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受損慘重。(圖/資料照)

針對堰塞湖現況,李鴻源表示,主壩潰壩後,雖然水仍會從集水區流入累積,但除非再遇颱風,否則累積水量會逐漸減少。他特別提到,先前擔心的「管湧現象」已不復存在,目前情況正朝好的方向發展,不會有立即危險,但也呼籲民眾「要注意,但不要恐慌過度」。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受損慘重。(圖/農田水利會花蓮管理處)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導致光復鄉受損慘重。(圖/農田水利會花蓮管理處)

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游景雲則指出,目前較需關注的是一般河川溢淹問題,他將提供相關建議供政府各部會參考,以進行預警作業。

劉世芳強調,由於馬太鞍堰塞湖受地震、豪雨及地質條件不穩定等因素影響,研討會特別邀請水文、地震、水理與防災等領域專家,針對堰塞湖溢流、震災潰壩及衝擊評估模型進行風險分析。未來內政部將持續整合資源,加強潛勢區域盤點與應變規劃,透過演練、教育與公私協力,為花蓮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