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崩壞!姜冠宇道出關鍵「台灣醫療需求」 嘆:10年後更慘

分享:
0:00
volume_up

目前台灣醫療量能吃緊,急診幾乎都處於爆滿的情況,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看到這樣的情況有感而發,他認為,若要改善這種情況,正解就是減少醫療需求,但是沒人敢講,他也斷言:「此機制不改,再後一個十年更慘。」

姜冠宇昨晚在臉書有感而發地分享,正途是要減少醫療需求,但是沒人敢講。(圖/中天新聞)

看到目前台灣醫療問題,姜冠宇昨晚在臉書有感而發地分享,正途是要減少醫療需求,但是沒人敢講,他認為,分級醫療這件事,早在10多年前就在喊了,結果到現在,看來仍然是一樣,他說:「現在各種措施一直優化醫療量能,但是仍然會不斷浮出更多的醫療需求,越來越多的需求與品質要求,但是越來越少的專業人力,這是不可逆的,下個十年又要怎麼做?」

姜冠宇提到,像是美國、英國,基本上急性住院病房住院天數都是台灣的一半,大概4至6天就會出院,基本上在別的國家的住院治療都是「點到為止」,病人行為上可見根本就一點都不喜歡住院,但在台灣,讓病人住院兩周,就已經算是很有效率的醫生了,他笑道:「恐怕還(會因為)太快出院,而會跟病人起糾紛呢!」

姜冠宇點出台灣健保「鼓勵人消費醫療的」,讓病人很喜歡住院。(圖/中天新聞)

姜冠宇點出一個關鍵,主要是台灣健保是「鼓勵人消費醫療的」,給病人的優惠多,讓病人很喜歡住院,然後擠壓到醫療業務的給付,如果頻繁往返急診、頻繁住院、超長急診待床與超長住院、短期再住院,這種很容易不斷在探醫院負擔底線的,產生的超額成本,是由「病人家庭」去承擔,他認為,如果病人寧可盡早回家,想必這一切結果會很不一樣。

姜冠宇提到,那種有工作在身的,都急著要出院,都會想督促醫師完成治療進度,甚至簡化治療,但是人口老了,希望在醫院多住一點的病人和家屬,比例像是浪潮一樣升高,最後他無奈地說道:「這就是前一個十年和後一個十年差異,而此機制不改,再後一個十年更慘。」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