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未來30年內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日本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其一發生機率為「60%到90%程度以上」,另一種則為「20%到50%」,儘管有所差異,但專家強調發生的切迫性極高。

《日本放送協會》(NHK)今報導,根據地震調查委員會曾指出,南海海槽規模8以上的大地震,在未來30年內的發生機率約為「80%程度」,但研究團隊重新檢視高知縣室戶市港口相關數據,計算後得出「60%到90%程度以上」的最新數字。若僅以地震平均間隔計算,則得到「20%到50%」的機率。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平田直表示,「昭和南海地震至今已經過了約80年,隨時可能發生並不奇怪。一旦發生,將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害,必須一刻也不能鬆懈,盡快推動地震與海嘯的防範對策。」
針對資訊傳達方式,東京大學教授、災害信息專家關谷直也提醒,從一般人的感受來說,這樣的數字其實相當難以理解。即使機率有所變動,地震與海嘯的風險沒有改變,日常防災的重要性也不會減少。
他表示,如果僅用數字說明,民眾很難知道該如何轉化為具體行動,「官方在發布數據的同時,更應該提出如何落實到防災行動的指引,否則可能引發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