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不吃澱粉! 醫示警「無碳水飲食」:小心副作用

分享:

許多人都會採取零碳水的飲食方式來燃燒脂肪,但減重醫師蕭捷健卻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在相同熱量攝取的情況下,極低碳水飲食與高碳水飲食相比,一天僅能多燃燒約70大卡,這個數值甚至不到1顆蘋果的熱量。他示警,長期不吃碳水不僅會帶來強烈的剝奪感與心理壓力,還可能導致落髮、停經、頑固性便秘、情緒低落或影響運動表現等問題。

減重不吃澱粉小心一堆副作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蕭捷健昨(2日)在臉書發文,特別針對2個長期不吃碳水的迷思進行探討。他舉例,有位學員在執行8週的「碳水循環」後,體重減少了8公斤,體脂肪率降低近8%,且肌肉量幾乎沒有流失。

該學員在接觸這個方法前,曾嘗試長期極低碳水的飲食法,雖然初期體重下降迅速,但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食物剝奪感。每次忍不住破戒大吃後,都需要掙扎好幾天才能讓體重回歸正軌。更令她沮喪的是,只要稍微攝取一點澱粉,隔天體重就會反彈1、2公斤,這種經歷讓她對碳水化合物產生恐懼。蕭捷健反問,這樣的極端方式真的有必要嗎?

針對第一個迷思「完全不吃碳水是否能燃燒更多熱量」,蕭捷健引用使用「呼吸代謝艙」的研究指出,即使在總熱量相同的情況下,長期極低碳水飲食每天僅比均衡含碳水的飲食多燃燒約60至70大卡,相當於1顆蘋果的熱量。他質疑,為了如此微小的差異而完全犧牲碳水化合物帶來的好處與滿足感,是否值得?

關於第二個迷思「長期不吃碳水的潛在壞處」,蕭捷健說明,長期執行極低或無碳水飲食除了會帶來強烈的剝奪感與心理壓力,還可能導致落髮、停經、頑固性便秘、情緒低落或影響運動表現等問題。此外,在熱量攝取不足或蛋白質補充不夠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分解肌肉組織以獲取能量,這絕非減重時希望看到的結果。

蕭捷健強調,減重並不需要完全禁止碳水化合物。他舉例,健康的碳水如綠豆、紅豆、雪蓮子、燕麥粒、紅薏仁、蓮子和蓮藕等,由於升糖指數僅為地瓜的一半,幾乎不會轉化成脂肪儲存,也不太會中斷脂肪燃燒。這些食物還能帶來其他好處,例如:即使臨時需要聚餐攝取較多碳水,體重也不會突然暴增;飲食與身心狀態更平衡,避免極端情況發生;以及促進排便順暢,減少便秘困擾。

他最後總結,就像那位學員的經歷一樣,找到適合自己且能長期執行的永續方法,遠比追求看似快速卻難以維持的極端方式更為重要且有效。(CTWANT)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