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3.0政策將於明年上路,衛福部規劃縮短出院銜接長照服務時間,目標從現行平均4天縮至2天,並以2030年達到「零等待」無縫銜接為願景。然而,長照業界專家對於政策能否有效解決重症患者照顧問題表示憂心,指出人力短缺才是核心問題。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6次委員會議中表示,長照3.0將聚焦八大目標,包括健康促進、醫療照顧整合、積極復能、提升機構量能、強化家庭支持、導入智慧照顧、落實安寧善終及人力專業發展。呂建德指出,長照3.0將精進特殊族群照顧、服務涵蓋率、服務對象及強化出院準備四大重點,未來將增加出院準備開立簡易照顧計畫,希望明年將服務銜接平均時效縮短至2天。
在醫療照顧整合方面,呂建德說明,今年上路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成效顯著,8至9成民眾可在家或照護機構完成治療。截至9月,照護天數平均為7天,較傳統住院下降4至8天,每人減少3.7萬點、46%的健保支出。未來計畫擴大適應症範圍,如其他感染症,並新增提早出院模式、建立長照計畫調整綠色通道等措施。
然而,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對長照3.0的實施提出質疑。她表示,政策中增加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夜間床位數的做法「擴床根本沒用」,因為核心問題在於缺乏願意照顧重症患者的人力。林依瑩指出,目前全台日照中心收治長照等級平均約在四級,幾乎不收重症患者,「白天都不收重症,晚上怎麼可能會收」,這才是夜間照顧量能無法展開的關鍵。

林依瑩進一步解釋,真正需要夜間喘息服務的家庭,其照顧對象多為長照等級七、八級的重症患者,但由於工作負擔大、給付誘因不足,日照、居服人員幾乎不願照顧這類患者。衛福部雖有意尋求中階技術人員的外籍看護擔任夜間照護人力,但人數能否滿足需求仍是未知數。
為強化家庭支持,衛福部計畫廣布家庭照顧據點,目標明年達到123處、2030年達到200處,提供心理支持、到宅照顧技巧指導、照顧諮詢等服務。此外,將結合勞動部推動友善照顧家庭企業標章,擴大提供喘息服務,推動互助喘息,並提供住院支持,由政府分擔五成聘請住院看護費用。
林依瑩認為,政府將焦點放在重症照顧家庭是正確方向,但必須「開對藥方」,找到更適合台灣的模式,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減輕照顧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