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李在明6月就任總統後,首次出訪進行雙邊外交。他更打破南韓總統歷來「先美後日」的外訪慣例,率先前往日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雙邊會晤。韓日更發表17年來的首份聯合聲明,承諾在AI、貿易和朝鮮半島無核化領域加強合作。

《CNN》報導,此次峰會最引人注目的並非簽署協議,而是韓日2位領導人之間友好的氛圍。李在明會後表示,「這是我們第2次會面,感覺就像是親密朋友一樣」。這種從敵意到友好的顯著轉變令人難以忽視。
日本曾經殖民南韓的歷史,長期為兩國關係發展蒙上陰影。2023年,李在明還曾批評他的前任尹錫悅出席與日本的歷史性峰會,批尹是「東京的傀儡」。但李在明上任後採取更務實的態度,在8月15日南韓光復節時,他更將日本稱為「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夥伴」。
報導稱,韓日關係的回暖,不僅是外交層面的表現,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太平洋西側的局勢變化。韓日目前都在應對與華盛頓的不穩定關係,美國總統川普不可預測的外交政策使曾經穩固的同盟關係不再牢靠。

天普大學日本校區亞洲研究教授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表示,「川普反覆無常且交易型的外交政策令所有人感到不安。在烏克蘭遭背叛後,許多美國盟友都在思考,美國的安全保證究竟意味著什麼?」
韓日的另一個迫在眉睫的擔憂,是台灣可能爆發的衝突。隨著北京在台灣附近加強軍事活動,外界越來越擔心緊張局勢可能升級為衝突。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是否會介入?又或是像本月的阿拉斯加美俄峰會所見,川普或未來的美國總統是否會試圖與獨裁領導人達成協議,而不讓台灣參與其中?
報導稱,這個萌芽中的韓日夥伴關係的一個早期障礙在於石破茂可能會下台。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束後,自民黨黨內要求石破茂辭職的呼聲高漲。若他真的下台,至關重要的是要將難得的合作精神接棒給其繼任者,以確保兩國新建立的善意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