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且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桃園市自民國112年3月起率全國之先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成逾4萬人篩檢,發現233例肺癌確診個案,其中92%為早期病例。

部立桃園醫院醫事放射科放射師蘇柏翰表示,高風險族群應主動關心自身肺部健康,定期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才能在病灶尚小、可治癒的階段即早發現。他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經嚴格控制,遠低於一般CT檢查,安全可接受。
根據核能安全委員會資料顯示,台灣民眾一年平均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約為1.6毫西弗(mSv),而一次LDCT檢查約為1至2毫西弗,僅為傳統胸部CT的3分之1到5分之1。此輻射量符合國際放射防護標準,屬於低劑量、可控範圍,對人體健康影響極低,而X光屬電磁波輻射,照射時僅瞬間穿過人體形成影像,不會殘留或污染他人,檢查後體內也不會有任何輻射。
桃園醫院表示,放射科執行LDCT檢查時皆依循國際放射防護原則,使用最小必要劑量並搭配防護措施,同時兼顧影像清晰度與診斷準確性。近年來,LDCT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為肺癌早期偵測最有效的影像工具,相較傳統胸部X光,更能發現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微小結節。
蘇柏翰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風險極低,但在拯救生命上價值極高,呼籲長期吸菸、有家族史或經常暴露於粉塵、油煙環境者應定期與醫師討論篩檢時機,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早一步發現,就多一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