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2名男子遭控為中國大陸從事間諜活動,但原訂於11月開庭的案件,卻突然在9月遭英國皇家檢察署(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撤銷起訴。檢方指出,撤案主因是無法取得足夠前任政府的證詞來證明「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根據英媒《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檢察總長帕金森(Stephen Parkinson)近日致函國會內政事務與司法事務委員會主席,說明撤案原因。他強調,檢方已歷時數月向相關部會與官員尋求證詞,但最終都未能獲得明確表述中國大陸構成「國安威脅」的證據。
先前遭起訴的2名被告分別為30歲的卡什(Christopher Cash)與32歲的貝瑞(Christopher Berry)。2人當時被控根據1911年《官方機密法》,將與英國西敏寺相關的情報轉交給中國大陸政治局常委蔡奇。
而卡什曾任英國保守黨議員柯恩斯(Alicia Kearns)中國大陸事務研究員,貝瑞則為其友人,駐中國大陸從事研究工作。2人皆否認所有指控。
根據當局檢方說法,隨著法院在另一宗涉及俄羅斯的間諜案中,釐清1911年法律中「敵對國」的定義,包括在犯案時「對英國構成國安威脅的國家」,檢方因此要求政府提供進一步證據,說明中國大陸是否符合該定義。
時任副國安顧問柯林斯(Matthew Collins)代表政府提供背景說明,但儘管多次請求補充證詞,檢方最終發現無一文件明確指出「中方在犯案期間構成英國國安威脅」。帕金森指出,直到2025年8月底,政府仍未提供所需證詞,因此「案件無法成立,只能撤銷起訴」。
此案撤銷後,引發英國是否真有意面對中國大陸威脅的疑慮。英國國安顧問鮑爾(Jonathan Powell)被指控阻擋相關證據提供,但首相辦公室否認此說法。
此外,1911年的《官方機密法》已於2023年底由新的《國家安全法》取代,新法將「敵對國」改為「外國勢力」,範疇更廣。不過法律界人士指出,英國從未正式將中國大陸列為「國安威脅」,因此即使依照新法,相關起訴也將面臨挑戰。
事實上,英國對中國大陸的定義,一直停留在「系統性競爭對手」的層級。自2021年整合國安戰略起,時任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稱中國大陸為「系統性競爭者」,2023年蘇納克(Rishi Sunak)執政時也僅稱其為「時代性的系統挑戰」。

對此,現任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表示,起訴行為必須依據當時政府政策與法律。他說:「若指控發生於2021至2023年間,就必須以當時法律與政策來檢視;不能事後改變基礎來構成起訴,這是司法基本原則,不論由誰執政。」(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
外媒爆「統促黨在台招募中國間諜」 內政部:聲請違憲解散
伊朗再處決「以色列間諜」 今年第9人被控情蒐賣給敵國
為了37萬!美國海軍「向中國出售機密」 恐面臨終身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