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類固醇」傷腦?研究證實:改變「大腦結構」影響心理狀態焦慮、抑鬱和狂躁

分享: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在治療上,經常使用類固醇,具有抗發炎及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於緩解許多疾病,但因為會有副作用,因此許多患者聽到類固醇會不願意使用,荷蘭一項研究表示,類固醇藥物可能會改變人類大腦的結構,證實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其腦白質比正常人要少,腦白質與大腦處理情緒和認知行爲有關。

(圖/pixabay)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類固醇並不是有害物質,人體內本來就有類固醇,它是腎上腺皮質分泌出的一種荷爾蒙,主要功能是抑制人體細胞的發炎反應跟免疫力、調節醣類、蛋白質、脂質的代謝、生長激素分泌、電解質的平衡等各種生理機能。

根據外媒《Health Day》報導,一項荷蘭研究報告稱,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可能改變大腦結構,導致大腦內某些部分縮小或增長。與不服用類固醇藥物的患者相比,服用類固醇的人,大腦中的白質組織似乎不完整。研究表明,類固醇藥物會影響與思維、推理和情緒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的變化,因此研究人員認爲,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其心理健康會有所改變,包括焦慮、抑鬱和狂躁的症狀。

研究人員找來英國的2萬5千名參與者,其中有222名通過輸液或藥丸方式服用類固醇的患者、557名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以治療哮喘及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2萬4千多名未服用類固醇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服用類固醇患者大腦中的白質較少,這可能與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的神經副作用有關。

研究參與者也參加了衡量腦力和情緒測試。全身性使用類固醇的患者,在一項測量大腦處理速度的測試中,明顯表現得更差,他們的抑鬱、不安情緒、疲勞或嗜睡症狀明顯更多。採用吸入型類固醇的患者,僅是表現出身體上的疲勞。

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的神經放射學專家瓊斯(Dr. Stephen Jones)博士直言,「類固醇藥物會對大腦產生影響,也會改變內分泌,長期使用慢性類固醇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肥胖症狀」。這項研究證實類固醇確實改變大腦中的某些結構,但在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證實這些變化是否是不可逆轉的腦損傷跡象。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