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家!北醫附醫通過LCIF兒童癌症基金補助 給兒癌患者更好的照護

分享: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兒童腫瘤團隊成立近10年,成功通過獅子會國際基金會(LCIF)兒童癌症基金補助計畫,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全臺唯一申請成功的癌症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萬才癌症大樓的兒童友善空間,於10月11日舉行揭牌儀式,提供兒癌病人最佳照護,齊心守護孩童健康長大。

國際獅子會於2017年將兒童癌症加入獅子會的年度志業,並於2018年與臺北癌症中心發起「兒童腫瘤病童守護天使」專案,援助弱勢病童;此次臺北癌症中心成功爭取到獅子會國際基金會30萬美元的專款,亦全數運用於兒癌相關設施設備。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萬才癌症大樓設置兒癌病人友善化療空間,幫助兒癌患者緩解治療過程中的不適。(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附設醫院暨臺北癌症中心邱仲峯院長指出,台灣每年新增500多位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癌症,相較成人癌症,兒癌治癒率可達8成以上。邱昭華副院長表示,蔡萬才癌症大樓以友善醫療環境為主軸,2樓設有兒癌病人專屬的看診空間,親子候診區有最新穎的AR互動裝置,亦可安排音樂治療、藝術治療課程及親子衛教活動,讓病童與家屬擁有舒適友善的就醫環境;5樓設有專為兒癌病人設置的友善化療空間,提供多媒體影音的播放,緩解治療過程中的不適。

北醫附設醫院小兒腫瘤科主任暨臺北癌症中心兒童癌症團隊召集人劉彥麟醫師指出,臺灣兒童最常見的5種癌症及腫瘤依序為白血病、腦瘤、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上皮癌等;此外,胚胎型腫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骨與軟組織肉瘤等,也是好發於兒童青少年癌症。劉彥麟表示,國健署於2021年公布之全國兒癌5年存活率為79%。北醫兒癌團隊於2015年至2022年累計診療超過280位兒癌病人(包括白血病、腦瘤與實體腫瘤),平均追蹤3年之整體存活率為 82%。

北醫體系多年來由國際級專家領軍,積極推動兒童腫瘤的精準醫療與全人照護,以追求最高治癒率及最佳長期成效為目標。由成功開發多項全球兒童肉瘤及實體腫瘤治療方案的前美國希望之城(City of Hope)醫學中心院長梅傑斯教授(Dr. James S. Miser)指導兒癌團隊,以及亞洲首屈一指的兒童神經外科黃棣棟教授領導兒童腦瘤照護團隊,推動跨領域全人照護、兒童友善醫療、個人化醫療、領航照護,為病童帶來更多治療機會與希望。

此外,由劉彥麟主任推動「兒童腫瘤精準醫療」增加後線治療方案選擇,黃棣棟教授領導「兒童腦瘤實驗室」已將研發成果應用於臨床試驗,何宛玲醫師主持「兒童腦瘤長期追蹤照護門診」增進康復後的健康等多項特色研發與服務,盼能為病童帶來更多治療新希望,並追求最佳的長期成效。

  •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