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外媒日前爆料指出,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近日和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將向美國採購400枚陸基魚叉飛彈(Harpoon),用以因應對岸與日俱增的威脅。對此,前空軍副司令張廷延就表示「這400枚全部是機動的,射程只有120公里,是近的,近的話沒辦法做源頭打壓,變成只能在台海中線附近打」,引發討論。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圖/資料照)
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台灣在此之前購買波音公司所生產的「艦艇發射版」魚叉飛彈,而「移動式陸基發射版」則是首次交易。美國五角大廈曾於7日宣布這項17億的合約的存在,但當時並未提及台灣就是買家。
當時曾有媒體詢問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麥納斯上校(Martin Meiners),麥納斯上校當時也並未說明台灣就是買家,但卻表示「美國將會持續與業界,及時提供台灣防禦裝備」同時也表示「美國向台灣提供防衛物品,包括通過外國軍售和直接商業銷售向現有能力提供維持,對台灣的安全至關重要」。
報導中也提到,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與一些議員都表示,這項魚叉飛彈的軍售是必須要「加速處理的」,因為先前就有高達190億元的對台軍售案遭到拖欠,除了這次的魚叉飛彈外,名單上還有F-16「戰隼」戰機(F-16 Block 70)、MK-48型魚雷(Mark 48 torpedo)、M109自走砲(M109 howitzer)以及刺針防空飛彈(Stinger)。
對此,張廷延18日在友台網路節目中表示,「這400枚全部是機動的,它射程只有120公里,近的話沒辦法做源頭打壓,變成只能在台海中線附近打。這個會對我們的戰略緩衝又稍微短一點,要等他們到中線,加上他們還有抗干擾、方陣快砲近迫防禦系統,那你怎麼辦?」
張廷延更分析,「而且這款飛彈除了是近的,還是次音速,要超音速勝算才稍微高一點,我們希望能夠買到超音速的」;張廷延也坦言,「而且現在是簽約要付款,真正拿到的時候是2024、2025,那時候對岸的反擊能力又提升,這樣成功擊殺率會降低。」
最後,張廷延建議,「我們的有效防衛要跟著中共的科技提升,因為中共在質跟量上面都贏我們」。
對於軍售案報導,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18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此案屬於已在既定軍售程序中的案件,國防部先前已作公開說明。對於相關軍售案我方會透過國安、國防、外交體系,來共同努力,讓整個軍售案按期程與時間的管制節點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