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 綜合報導
肺癌已擠下大腸癌,成為國內發生率最高的新癌王,為強化肺癌防治,國內肺癌權威,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今(12)日邀集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六大醫學會,呼籲政府應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盼能在2030年達成「一期肺癌確診數倍增」、「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五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等三大目標。
根據國健署於11月10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意外擠下蟬聯15年的大腸癌,成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不但發生率最高,肺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也已連續19年蟬聯第一名,成為名符其實「新癌王」。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表示,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國人非常嚴重的健康威脅,死亡率最高,也用掉健保最多資源,一半病人診斷都是在晚期。今(12)日邀集包括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及台灣醫學會等六大醫學會,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應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有三分之二肺癌患者根本不吸菸 快抓「未知環境風險因子」
楊泮池表示,國健署於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50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有補助每兩年一次的LDCT篩檢。目前發現,可找出85%的早期肺癌,篩檢結果也發現,國內有三分之二的肺癌患者根本不吸菸。目前認為肺癌當中除了基因型別、吸菸外,仍有未知的環境風險因子。
楊泮池表示,因此除了現有的LDCT次級預防外,更需要以國家層級來處置,設立國家層級的肺癌辦公室,將出級的(預防),及三級的(治療)一併納入肺癌防治。
年輕肺癌人數明顯增加 與環境空污有關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目前環境中的空污,也被認為是吸菸、基因型別之外,與肺癌相關的重要風險因子,但要了解相關關係,需要更多研究與資源的投入。目前看到肺癌的年齡層正在下降,過往都是60多歲以上的吸菸者,現在是40歲到50歲甚至30多歲的患者都明顯增加,因此更需要跨部會單位,整合資源找出肺癌的「未知因素」。另外也可藉由肺癌辦公室,加強預防肺癌如運動、飲食習慣,從學生階段就開始教育。
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揪早期癌 提高五年存活率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由於LDCT的補助篩檢,可以篩出更多早期肺癌,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國內過去第一期肺癌占比僅15%以內,前目前因為有LDCT篩檢,已提高到33%以上。而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也因為早期發現,從過去15%增加到27%以上。台大肺癌第一期目前的占比則已達60%,若在這期別發現,肺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余忠仁表示,若能成立肺癌辦公室,盼能將女性油煙,環境空汙暴露,轉成預測模式,把體內風險暴露量的量化,建立出有效篩檢,就有辦法讓篩檢對象再擴大。另外,針對一開始陰性,何時再篩檢;陽性患者的追蹤、判斷何時手術,也能擬定更好的治療模式,盼與政合作,讓早期篩檢陽性者在適合期間讓疾病根除。
藥物使用 也需要提高可近性
台大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楊志新表示,LDCT發現肺癌者很多都沒有家族史,都是靠健康檢查找到的,但風險因子的確認要很高的研究投資。肺癌一期有五年存活率有80%~90%,但到第二期到第三期,主要以化療做為輔助性治療,則降為50%~55%。三期則會下降至20%~30%;而到了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則約12%,雖然與過去3%相比有明顯進步,但沒有任何人認為這樣成績可以接受。
肺癌辦的成立,也盼能讓患者能用到第一線、第二線到第三線的標靶藥物,針對肺癌找不到標靶藥物,目前也有採取單獨使用免疫治療或是免疫治療加化療,過去研究發現,5年存活率可增加20~30%,有很大比例患者在5年後不會復發。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人熙表示,有三成國人會死於癌症,癌症不是只有肺癌,主要是肺癌從基礎研究到治療發展比其他癌症完備,因此適合優先建立癌症辦公室,他極力呼籲肺癌辦公室只是啟端,讓國家有新戰略,改善方法,國家才能有辦法往前走。楊泮池表示,防治肺癌不單只靠國健署、衛福部就有辦法推動,因此呼籲政府應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由跨部會推動肺癌防治。希望達成盼能在2030年達成「一期肺癌確診數倍增」、「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五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等三大目標。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會考慮逐步增加LDCT公費篩檢的適用對象,但是否要成立肺癌辦公室,則可以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