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艘採用電磁彈射技術的航空母艦福建艦即將迎來下水三週年,《央視》以「三航母時代即將到來」為標題播出軍事節目,引發外界關注其服役時程。大陸專家指出,福建艦的服役不僅展現解放軍航母從「區域存在」邁向「遠海攻防」的轉型,更可能影響台海安全態勢。
據《央視》報導,福建艦自2024年5月展開首次海試以來,目前已完成8次海試任務,其動力系統、電力供應等六大關鍵技術均已進行測試。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唐樺表示,目前海試進度加速,顯示系統穩定性已通過驗證,服役進入倒數階段。
唐樺進一步分析,福建艦命名本身就具有對台灣議題的指向性。她指出,福建艦憑藉電磁彈射的高效出動能力,能在短時間內部署更多殲-35隱形戰機和預警機,將直接壓縮台軍的預警時間。若台海情勢出現變化,福建艦編隊進駐巴士海峽可切斷外部勢力介入通道,其遠程火力更可覆蓋台東軍事基地,形成東西夾擊態勢。

在技術層面,唐樺表示,台灣防務部門評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效率已超越美軍早期的「福特級」航母,展現大陸軍工技術的突破。福建艦服役後,其預警機可在台灣東部外海300公里處執行任務,有助於提前偵測台軍F-16V戰機和美軍偵察機,為殲-35戰機提供超視距打擊引導。
軍事專家曹衛東則強調,採用電磁彈射系統後,福建艦的晝夜飛機起降量將大幅提升,顯著增強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的能力。他表示,殲-35隱形戰機已進行艦載試飛,這將進一步提升解放軍在近海防禦和遠海護衛任務中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