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可能創下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短的一天,科學家推測當日地球自轉時間比平常少了約1.30毫秒。這是自2020年以來地球自轉速度持續加快的最新觀測紀錄,當年曾短少1.47毫秒,而2022年更縮短至1.66毫秒。國際地球自轉與參考系統服務(IERS)及美國海軍天文台已將7月9日、7月22日與8月5日列為觀察重點日期。

7月9日可能刷新紀錄,成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短一天。(圖/示意圖/取自pexels)
造成地球自轉加快的因素多樣,包括月球位置變化、大氣壓力、冰川融化、洋流與地球內部運動等。其中月球的潮汐拖曳位置接近赤道時會減緩地球自轉,反之則加速。此外,大型地震如2011年日本強震也曾導致一天縮短約1.8微秒,甚至樹木在夏季長葉也可能微幅改變地球質量分布並影響自轉速度。
目前,雖然地球自轉加快並未對日常生活造成立即衝擊,但全球科學界仍密切監測並討論是否需調整全球時間標準。長年以來研究人員依賴原子鐘追蹤精確時間,並透過加入「閏秒」調整地球自轉變化,但對於時間變短的情況,尚無應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