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2號機預計在今年5月17日除役,屆時台灣將正式邁入「零核電」,供電問題再度引發外界擔憂。經濟部先前表示,在確保核能安全與核廢料可處理及社會有共識下,政府保持開放態度。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今天(5日)表示,美國是現今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無論台灣有什麼需求,美國都能提供能源解方。

谷立言指出,「美國是現今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美國的優勢在於擁有各式各樣的能源,世界上其他國家都無可比擬。美國有傳統化石燃料如液化天然氣(LNG)、有綠能科技如地熱發電,也有燃料電池等振奮人心的新科技。」
谷立言強調,無論台灣有什麼需求,美國都能提供能源解方,「在核能方面,美國準備好協助引進既有及新興技術,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也樂意幫助台灣解決核廢料儲存的挑戰。」
經濟部1日表示,核三2號機預計在今年5月17日除役,有關是否延役等相關議題,目前立法院正在討論中,經濟部尊重相關法案在立法院審議之結果。經濟部重申,經濟部對新核電技術保持開放態度,除持續關注國際技術發展外,也保持與全球先進技術國家交流的彈性。
關於民眾關心的電力供應問題,經濟部能源署表示,依據最新能源統計,目前電力供給結構核能占比約3.4%,核三2號機除役後,接續的電源早已納入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中,並不會有缺電的情況產生。以今年為例,預計將有大潭7號機,興達新燃氣1、2號機、台中新燃氣1號機等新建燃氣機組共481.3萬瓩,遠大於核三2號機除役95.1萬瓩,可滿足需求並穩定供電。同時,經濟部每年定期檢討電力供需狀況,對外界關切的半導體、AI用電、運具電動化等新增電力需求均已納入考量,並妥善規劃整體電源開發,以提供民生及產業穩定的電力。
經濟部特別強調,非核並非台電近年虧損原因,烏俄戰爭導致燃料飆漲才是台電虧損主因,2022、2023年台電發購電燃料成本連續2年逾6千億,是戰前的兩倍以上,我國為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維持產業競爭力,電價未足額反映成本,2024年底台電累積虧損達4,229億元,換來國內物價穩定之成效。本次爭取撥補台電1,000億元,希望改善台電財務,並與產業共度難關及穩定物價,希望各界支持。
追求減碳、永續淨零是國家整體發展不變的目標,經濟部持續推動「多元綠能」,包含加速光電、風電、突破地熱、小水力;同時全面協助企業落實「深度節能」,並透過能快速起停的低碳燃氣機組調度、儲能及強韌電網,確保穩定供電及減碳,請國人安心。(CTWANT)
【延伸閱讀】
撤「非核家園」神主牌 彭啓明認核能是國安選項:溝通路漫長
憂台難甩「人口販運」惡名 劉書彬:國際生實習要制度化
劉書彬批核廢料處理慢 陳明真談建乾式儲存槽:地方回饋喬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