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藝獎得主」睡夢中離世…享耆壽98歲!文化部呈請總統褒揚

分享:

文/中央社

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劉鳳學辭世,享耆壽98歲。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台灣原民文化志業基金會、新古典舞團以及唐樂舞聯合發聲明表示,依照劉鳳學遺囑,將不設告別式。

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劉鳳學辭世。(圖/中央社)

台灣原民文化志業基金會執行長林惟華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表示,「劉鳳學老師是在今天睡夢中離世,沒有苦痛,老師一生走得很亮麗,很精采,很有福報。」目前預計下周會在新古典舞團舉行劉鳳學「百年身影」的展覽,「雖然老師遺囑中有說不要辦告別式,但我們還是會為老師舉行追思會。」

劉鳳學已經臥病在床多年,仍持續寫書,包括唐代樂舞文本化以及原住民舞蹈的推行,藝文界聽聞莫不感到哀傷。

聲明中表示,劉鳳學是舞蹈界的傑出代表,「她的才華、奉獻精神和對舞蹈藝術的熱愛將永遠被銘記在心。她一生致力於台灣舞蹈發展,創作超過130首作品,她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舞蹈學識,對台灣舞蹈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聲明中表示,「劉鳳學博士不僅在國內贏得了無數榮譽和獎項,也在國際舞台上受到廣泛讚譽,為無數舞者和舞蹈愛好者帶來了無盡的啟發和希望,她的辭世是台灣舞蹈界的重大損失,她將被人們永遠懷念和崇敬。我們對她的貢獻和奉獻心存感激之情,她的舞蹈藝術將繼續啟發和影響未來台灣舞蹈發展。」

劉鳳學是台灣第一位舞蹈博士、第一位採集原住民舞蹈的學者、也是第一位重現古代唐樂舞的藝術家,一生致力舞蹈創作與教學,劉鳳學曾擔任台藝大舞蹈科教授兼科主任,兩廳院前身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曾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總統府頒授二等景星勛章。

劉鳳學出生於1925年,從小學習古典芭蕾舞,1950年代開始接觸台灣原住民舞蹈,1965年至1966年到日本研究所進修研習舞蹈創作法,同時也在日本宮內廳研究唐代樂舞。1976年創辦「新古典舞團」,以研究、演出、教學推廣舞蹈藝術,迄今超過百支舞作。

劉鳳學用電腦抄寫及記錄舞譜,把舞蹈動作透過電腦系統化,為東方舞蹈史留下珍貴記錄。

劉鳳學生前曾形容自己一生種了4棵小樹,分別是舞蹈創作、唐樂舞、儒家文化跟原住民舞蹈,而相關評論及學術著作廣受國內外重視。劉鳳學曾說她一生都在台灣工作、奮鬥,若說她有一點點的成就,要感謝的就是滋養她的這塊土地。

劉鳳學也是一位具有重要貢獻的舞蹈教育家,培育眾多優秀的師資和舞蹈人才。1979年提出「國民中小學舞蹈實驗班」實施建議案,1994年第7屆全國教育會議中提出「七年一貫制藝術教育制度」,對我國表演藝術及文化發展貢獻良多。

劉鳳學曾於1977年獲選為美國國際舞蹈研究委員會(CORD)傑出舞蹈學者、1987年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1991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1997是第1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2014年榮獲教育部首屆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劉鳳學一生將傳統融於現代,堪稱舞蹈先驅,秉持「尊重傳統、創造現代」的精神,投身舞蹈創作、教育與研究一輩子,不僅累積超過百部,也培育無數舞蹈人才,對台灣舞蹈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留言衝人氣 8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