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不要再吵了!李鴻源:垂直避難是沒辦法的辦法

分享: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嚴重災情,中央原稱需撤離600人,後改為8000人,引發爭議。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藍、綠政治對立讓災民受到不必要傷害,呼籲停止口水戰,全力投入救災工作。

(圖/中天新聞)
(圖/中天新聞)

李鴻源今(26)日接受網路節目「觀點芹爆戰」專訪時解釋,撤離人數從600人增至8000人,是因為最新資料顯示淹水範圍遠超過先前估計。他指出,花蓮縣政府消防局人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疏散8000人,這是現實考量。

「要是在美國發生這樣規模的狀況,一定是副總統出來,舉全國力量介入此事。」李鴻源強調,這是非常複雜的技術與人道問題,不應淪為政治鬥爭工具,藍、綠從中獲取政治利益是不道德且毫無意義的行為。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空拍。(圖/農業部)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空拍。(圖/農業部)

針對內政部長劉世芳錄音檔中提到,「垂直避難是種方式,撤離到別的地方是最難的方式」,李鴻源回應:「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以2011年日本311海嘯為例,當時也是請民眾趕快往高處跑,因為短時間內要疏散大量人口,不僅缺乏足夠避難場所,也沒有足夠車輛運送,「有沒有時間才是重點」。

李鴻源進一步解釋,評估顯示1樓會進水和泥沙,但2樓基本上不會有問題。救災第一要務是「希望民眾能活下來」,後續再處理善後。他坦言,真正原因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疏散8000人,無論是花蓮縣政府或中央政府強力介入都難以做到。

光復鄉嚴重災情。(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光復鄉嚴重災情。(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大家不要糾結垂直撤離,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李鴻源表示,若能及時將人載走當然最好,但若真的來不及,請民眾到2樓至少能保命。他特別提到老人家行動不便的問題,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無論是撤離或協助到2樓,都應給予適當支援。

對於撤離人數從600人增至8000人的爭議,李鴻源解釋,600人是根據先前資料計算的結果,後來提供新資料給內政部後,發現淹水範圍遠超過先前估計,才會得出8000人的數字。他認為,當需要撤離8000人時,應立即思考如何動員資源,將人員安全撤離。

李鴻源強調,「今天很遺憾,因為藍、綠的不和諧,尤其在花蓮,因為這些很複雜的政治因素,讓災民受到沒有必要的傷害。」他呼籲各方停止口水戰,全力協助救災工作。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