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 官方投放5200尾「滅蚊魚」

分享:

大陸廣東佛山市最近爆發「屈公病」(chikungunya)疫情,感染人數已超過4000人。為防範疫情,佛山市政府近日在當地多個公園的小湖中,開展魚苗投放作業,共計投放5200條以蚊卵及蚊幼蟲為食的魚苗,旨在降低蚊蟲繁殖率,通過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蟲孳生密度,從源頭切斷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鏈條。

廣東屈公病疫情升溫,官方投放5200尾「滅蚊魚」。(圖/翻攝自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報導,文獻資料顯示,「食蚊魚」(即滅蚊魚)原產於北美洲,上世紀初就引進到大陸,適應能力強。有研究數據顯示,1尾饑餓數天的雌食蚊魚,1天內能捕食438條蚊幼蟲。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發布的文獻《食蚊魚(Gambusiaaffinis)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滅蚊利用的展望》中提到,證明食蚊魚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食譜廣,但特別愛吃蚊蟲,最喜歡吃剛羽化成蚊,其次還有蚊蟲的幼蟲和卵塊。

《環境與生活》在2014年發布的《廣州投放食蚊魚防登革熱有風險「滅蚊英雄」食蚊魚功不抵過》這篇文章中提到,食蚊魚已經在珠三角地區繁衍生息,因其耐污染、適應力強,繁殖能力高,對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幼蟲有一定作用,但同時也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據了解,今年全球累計通報屈公病病例已突破25萬例。世界衛生組織(WHO)22日發出緊急呼籲,要求各國積極採取因應措施。目前疫情最嚴重地區為美洲,其中巴西、玻利維亞與阿根廷的病例數持續攀升;印度洋區域則以法屬留尼旺島、馬約特島及模里西斯等地擴散情形明顯,且有跨境蔓延風險。(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全球屈公病疫情升溫 巴西列第2級旅遊警示
廣東爆發屈公病疫情!逾2655人染疫 WHO發出警告
創單周新高!登革熱增12例境外移入 疾管署提升「廣東旅遊疫情警示」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