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院高級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日前發表〈台灣如何失去川普〉一文批評賴政府的對美政策,引發各界關注後,他又再次發表《台灣該怎麼做》(What Should Taiwan Do)的評論,主張台灣應該樹立清晰的「獨立自衛理念」。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今解析,認為執政黨需正視新右派的現實警告。

翁履中今天(1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篇文章不只是惠頓個人的觀點延伸,也是因為台北與華府對他第一篇評論過度反應、高調反駁,甚至進行人格化攻擊與動機質疑,意外把他的聲音推進更多共和黨新右派的視野。而這群人,不是媒體上的評論者,而是當前美國政局中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派系。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惠頓這篇文章的副標題,選擇以「長期支持台灣人士的建議」(Recommendations from a longtime supporter of Taiwan)呈現 。這並非隨意選擇,而是清楚在傳達其感受「我是台灣的朋友、長期支持台灣,如今卻必須公開回應批評,帶著失望與警告的意味」。當一位在美國保守派圈內長期為台灣發聲的人,用這種姿態寫文章時,執政黨更應該停下來思考:惠頓到底在回應什麼,又是誰讓他有這樣的情緒?
翁履中更指出,在國家認同上,台灣的媒體與親執政黨評論人士普遍不了解甚至曲解了惠頓的觀點,其立場與在野陣營的主流意見完全不同。新右派的視角,往往比深綠更激進,但支持的並不是「法理台獨」。更精準地說,他們的想法是建立一個全新的「中華民國」概念,擺脫舊有的政治連結,清楚地在台灣形塑新的中華民國。Whiton 以美英關係為例——美國認同可以與英國認同並存,美國的身分將永遠在英國紮根,但政治血統必須切斷。同理,中華民國可以在文化上紮根於中國,但在政治血統上必須徹底分離。惠頓甚至明確建議,移除孫中山肖像、改名桃園機場為李登輝機場、重整中正紀念堂,並歸還中國大陸內戰時期帶來的文物。直白地說,新右派的主張傾向「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避免因台獨讓美國陷入兩難,因此在台灣政治光譜上,其實與所謂的「華獨」路線接近,某種程度上,「中華民國獨立」正是他們認為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認同模式。

翁履中直言,他一直公開提醒,共和黨對台灣國防的期望,是「玩真的」,不是作秀。國防支出必須持續增加,而且要把錢花在能立即提升戰力的地方。無人機戰力必須成為重中之重,台灣不只要有數量,還要能整合感測與攻擊能力,形成系統化運用,否則只是擺在軍械庫裡的裝備。自主衛星系統更是必須立刻規劃,因為美國的商業衛星並非完全可信,尤其當供應商在中國有龐大商業利益時。
至於黑熊軍團這類民兵組織,翁履中認為,新右派的態度很直接——如果不納入軍事體制,就只是笑話!黑熊必須編入正規訓練與作戰編制,否則在他們眼中只是政治表演。惠頓的觀點提醒台灣,國防不是「象徵性姿態」,而是要讓盟友看見台灣有獨自作戰到最後一刻的決心,這才會有人願意幫忙。對台灣來說,這是否可行,台灣人民最清楚,但是,惠頓的觀點,讓台灣人看見美國鷹派的思維,也提醒台灣,美國給的建議,是否真能照單全收?
翁履中最後強調,惠頓的投書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台灣,新右派認為台灣太軟弱、一直在玩假的。他們對台灣的「幫助」,就是認為必須用最直接的方式打醒台灣,因為在他們眼中,需要清醒的是台灣,不是美國。為了台灣的長遠利益與安全,與其反擊,不如認真去了解共和黨新右派,並在川普政府當政的情況下,面對共和黨各派系要廣結善緣,不要用政治思維認為所有建言者都是政治攻擊。因為在國際政治裡,朋友是累積出來的,而敵人往往是自己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