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昨(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撼動鄰國,導致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政府大樓垮塌。新加坡媒體引述專家說法指,曼谷高樓密集,地震波又進一步和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或使遠震帶來的破壞更大。

根據《聯合早報》,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副教授韋生吉受訪時稱,緬甸以前有過地震,因此再次發生地震也在預估之中。但此次「地震的強度大,釋放巨大能量傳播的距離也更遠」。
韋生吉提到,泰國境內沒有像緬甸那樣的大斷層,屬於相對穩定的地質塊體,此次緬甸「地震破裂」向南延伸,震度又較大,因此影響泰國大部分地區,也是曼谷感覺到強烈震動的主因。
在地震學中,「地震破裂」是指地震發生時地殼滑動程度。由於曼谷位廣闊盆地之中,盆地中充滿鬆散土壤沉積物,容易放大地震波。這些被放大的地震波又進一步和盆地裡的高樓產生共振,使高樓震動強烈。因此,曼谷受影響異常嚴重的可能因素之一是由於「高樓密集」。

另外,韋生吉還點出,曼谷近幾十年來未遭遇過嚴重地震,所以部分建築的抗震設計可能不嚴格,「經過這次事件,泰國的建築要求和市區規畫可能會進一步考慮如何加強抗震設計」。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此次強震發生在緬甸當地時間28日中午12時50分,震央在緬甸中部實皆(Sagaing)西北方約16公里處,鄰近緬甸第二大城瓦城(曼德勒),深度僅10公里。
這條名為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的構造是緬甸板塊與巽他板塊的交界。報導指出,實皆斷層位移速率為每年2公分,它曾在1930年引發一次造成500人喪命的大地震。
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表示,該國多地均有震感,特別是北部、東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包括曼谷及周邊。地震更造成恰圖恰地區(Chatuchak)一處正在興建的政府大樓垮塌。陸媒《財新網》報導,倒塌的大樓是是中國大陸中鐵十局首個海外超高層建築,主體辦公樓33層,地震中結構損壞、全部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