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當地時間8月29日裁定,總統川普針對多國貿易夥伴所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違法,暫維持現行措施至10月14日,並要求下級法院重新審查。美日貿易協定則於當地時間9月5日正式生效,最高稅率15%。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在當地時間8月29日發布判決,認定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EEPA)為依據,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國貿易夥伴施加的10%基礎關稅及額外關稅,已超越總統職權範疇,構成非法。法院強調,IEEPA並未授予總統對全球範圍徵收高額關稅的權限,川普政府以「國家緊急狀態」實施相關措施,缺乏法源依據。

儘管判決結果不利川普,法院並未立即撤銷現行關稅政策。根據裁定,相關措施將暫時維持至10月14日,待下級法院釐清判決適用範圍,是否僅限於提起訴訟的企業或涵蓋所有受影響業者。美國政府也獲得時間考慮是否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
針對法院判決,川普於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表聲明,批評法官「高度政治化」,並警告若判決最終生效,將對美國經濟造成「毀滅性後果」。他強調,關稅是維護美國經濟與工人權益的最佳工具,取消關稅將導致美國財政虛弱,並讓外國以不公平的貿易壁壘及關稅侵蝕美國製造業與農業。川普呼籲全國民眾在勞工節週末支持美國勞工與「美國製造」產品,並表示:「讓美國再次富有、強大與強盛。」

部分法律學者則指出,此判決將重新界定總統在貿易政策上的權限範圍。若裁定最終確立,美國政府可能須對受影響企業進行大規模退稅或賠償。美國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艾倫·史密斯(Alan Smith)表示:「這項裁定將對未來美國總統在貿易政策的操作空間產生重大影響。」
本次裁定並未涉及針對特定國家、以《貿易法》第301條或基於國安條款實施的產業性關稅,例如對鋼鐵、汽車或科技產品徵稅措施,法院認為這些屬於符合法律授權的行政作為。
與此同時,美日貿易協定於當地時間9月5日正式上路。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依協議美國對日本大部分商品徵收最高15%關稅,並明定不會重複徵稅,包括汽車及相關零組件一體適用15%稅率。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自今年4月至7月間多次赴美磋商,4月中旬首次訪美時,與川普總統、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及美國貿易代表等人會晤,並於7月下旬第8次訪美時與川普達成協議。協議內容包括日本承諾對美國進行總額5,500億美元(約16.9兆新台幣)投資,美方則下調關稅。
NHK報導指出,儘管協議原定8月1日開始實施調降稅率,汽車及零部件稅率確定為15%,但日本方面發現「對等關稅」調整未寫入總統令。赤澤亮正於8月上旬緊急再度訪美,與美方官員確認將修正總統令,同步頒布下調汽車等商品關稅措施。
目前川普的關稅政策因法院判定違法,白宮正上訴最高法院。日本政府表示將密切關注美國司法程序進展,並視情況調整相關政策。日本首相石破在加拿大G7峰會期間與川普會面時,雙方同意加快協商,石破表示:「希望藉由協議促進日美經濟合作,維持公平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