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主動脈瓣狹窄」會影響左心室血流通往主動脈,使部分血液滯留在心臟裡,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並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臺北榮總導管瓣膜團隊引進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成功搶救二位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新型主動脈瓣適用者更多 成功搶救2重度狹窄患者
82歲黃先生,本身有高血壓、心房顫動病史超過10年,日常活動時常覺得呼吸喘,在2022年11月症狀更趨明顯,爬一兩階樓梯就要休息調整呼吸,由於症狀嚴重在同年12月就醫,診斷為中度至重度主動脈瓣狹窄,但到2023年7月檢查發現已是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瓣膜開口面積(AVA)只剩 0.9 cm2。
68歲胡女士,曾接受腎移植,但移植腎再衰竭,而後又規則洗腎超過10年,因心悸、體力變差容易喘等症狀持續約一年,在外院診斷有心律不整,2023年轉至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張效煌主任門診求診,經由心臟超音波檢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瓣膜開口面積(AVA)僅有 0.53 cm2。
所幸,2位病人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後皆已順利康復出院。張效煌主任提到,一般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血管直徑需≧5.5mm,但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血管直徑僅需≧5mm,可適用於更多周邊血管較窄的病人。
嚴重狹窄恐致命應盡速就醫 可選更精準的治療方法
另外,張效煌主任表示,新型主動脈瓣膜系統還可以回收,術中若置放位置不理想,可重新回收置放,而且瓣膜底部有X光可清楚辨識的標記,能更精準確認置放深度,同時也維持「主動脈瓣環上」設計的優勢,術後能產生良好的瓣膜血液動力學,增加瓣膜的耐用性。
張效煌主任提醒,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恐致命,如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胸悶、昏厥等現象,應儘速就醫檢查,對於無法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北榮於民國99年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心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陳嬰華醫師主任表示,99.5%的病人術後經過長期追蹤,主動脈瓣膜功仍維持良好,而且第一位病人已存活超過十年。
張效煌主任提醒,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有致命的可能,如果家中長輩有胸悶、昏厥等情形,應儘速就醫檢查,經醫師評估無法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可以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較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文/健康醫療網)
- 文章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爬一兩階樓梯就喘 北榮用新型瓣膜置換成功搶救
更多【健康醫療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