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綠島也出現龍涎香?民眾搬出珍藏3年「奇石」 燃燒飄香「還會牽絲」

分享:

記者高珞曦/綜合報導

低頭就有寶物!日前有澎湖民眾拾獲「海上珍寶」龍涎香,台東縣綠島鄉民林國文發現,自己3年前撿到的「怪石」與之神似,重約700公克,專家判斷極可能也是龍涎香。

台東縣綠島鄉民林國文表示,3年前他也在海邊撿到一顆像是龍涎香的怪石。(圖/林國文提供)

台東縣綠島鄉民林國文平時喜歡在海邊尋寶,撿拾外型特別的漂流木、海漂物收藏,或是加工成藝術擺設品。最近澎湖一名男子撿到龍涎香的新聞熱播,讓林國文想到,自己手邊也有一塊相仿的珍藏品。

這顆重約700公克的怪石,還發現牡蠣附著在裡面,可能已在岸上擱置一段時間。(圖/林國文提供)

林國文回憶,他3年前和兒子在海邊漂流木堆裡,發現這塊乳白色、不規則外型的石塊,摸上去觸感油滑,外表帶著光亮,上面遍布大大小小的孔洞,裡面的空隙還有牡蠣寄生。他試著點火燃燒這顆怪石,點燃後冒出白煙,融化處還能看見牽絲,散發淡淡香氣,他以為是廢棄蠟燭。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曾介紹,龍涎香塊可用4種方法辨別,首先乾燥的龍涎香是不透明的蠟狀硬塊,通常像琥珀般呈黃色或白色,如果放在海水裡會漂浮在水面。

刮下少許碎屑焚燒,會冒出藍灰色煙,或是取針燒熱,鑽入龍涎香內,趁熱取出,「其涎引絲不絕」。

林姓民眾所撿到的塊狀物外表光滑潤亮,燃燒還會「牽絲」飄香。(圖/林國文提供)

據《中國時報》報導,台東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段文宏以影像遠距觀察後,初判綠島林姓民眾所拾獲的石塊色澤、質地,和文獻記載的龍涎香特點接近,但還需要進一步鑑定才能確認身分。

林姓民眾測量之後,發現這顆疑似龍涎香的奇石重量不輕。(圖/林國文提供)

段文宏說,龍涎香為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腸道裡的異物,長時間被分泌物包裹所形成,也有說法稱龍涎香其實是「糞石」,說法不一。而台灣海域位在大型鯨類生活、遷徙範圍,光是日治時期就有在恆春一帶捕獲上百隻大型鯨類的紀錄。段文宏因此推論,龍涎香可能經由自然排泄,或是死亡鯨屍排出,又隨海浪沖刷到岸邊。

龍涎香因具有定香效果,可使香氛氣味穩定,在古代具有高經濟價值,現在則因罕見而成為收藏珍品。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