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來自美國獨立組織「Lead Safe Mama(無鉛安全媽媽)」的檢測報告揭露,約9成市售牙膏樣品驗出鉛、砷、汞與鎘等重金屬殘留,引發消費者對牙膏安全性的關注。這項調查涵蓋成人與兒童使用的牙膏與牙粉樣品,甚至連標榜天然與兒童專用的商品亦未能倖免。

前述報告指出,這些重金屬殘留主要來自配方中的礦物研磨劑,如膨潤土、碳酸鈣與羥基磷灰石。由於這些成分多為天然礦物,若在開採與製程中未嚴格控管,極可能夾帶重金屬殘留,對長期使用者的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鉛」主要影響神經系統,特別是兒童,可能導致智力發展遲緩、學習困難及行為問題。此外,鉛暴露還與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有相關。「鎘」則對腎臟和骨骼健康構成威脅,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功能衰退及骨質疏鬆。「砷」則因其致癌性而備受關注,長期攝入可能增加皮膚癌、肺癌及膀胱癌的風險,並對心血管和肝腎功能造成損害。神經系統對「汞」很敏感,若暴露於極高濃度下的汞,可引起腦、腎、肺的損傷,並可能損害發育中的胎兒。
有鑑於市售兒童專用牙膏及漱口水品牌眾多,且是許多兒童每天使用的商品,消基會因此針對市售牙膏、漱口水進行檢測,2025年6月間,於臺北市、新北市連鎖賣場、生活用品店、福利中心及網路購物平臺購買,其中兒童專用牙膏有19件;兒童漱口水有6件,共計25件。產地有臺灣10件、日本3件、義大利3件、中國大陸2件、韓國2件、泰國2件、馬來西亞、德國及斯洛伐克各1件。
依據「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表」規定,化粧品禁止含有鉛、鎘、砷及汞,如因所需使用原料或其他因素,且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微量時,則其最終製品中所含不純物重金屬鉛、鎘、砷及汞之殘留量,分別不得超過10、5、3及1 ppm。

消基會今天公布檢驗結果,本次測試25件兒童專用牙膏及漱口水中的鉛、鎘、砷及汞,結果均未檢出(定量極限為1 ppm),符合規定。但25件樣品均有添加「香料」,消基會提醒,食藥署於今(2025)年預告訂定「化粧品應標示之特定香精或香料成分」草案。
草案中列出24項成分,若商品中含量超過規定濃度門檻(沖洗型>0.01%、非沖洗型>0.001%),即須具名標示於成分表中,不得僅以「香精」、「香料」、「Fragrance」、「Flavor」等籠統標示。
檢視本次25件樣品,僅「舒酸定強化琺瑯質兒童牙膏溫和薄荷65克」有明確揭露草案中列管香料成分(如Limonene);其餘24件均標示為「Flavor」、「Fragrance」或「Aroma」,未具名標示實際香料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