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難防!醫驚:1個月連抓3例肝癌

分享:

台灣每年有數千人因肝癌喪命,由於肝臟病變初期難以察覺,往往被稱為「沉默殺手」。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就指出,最近他在1個月透過超音波「抓出」3個肝癌患者,包括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的肝硬化病患、曾感染B肝的病人,提醒民眾若有在服用相關藥物治療,仍應定期做超音波檢查、抽血,及早揪出癌症腫瘤。

吳宗勤提醒,超音波是很方便又簡單的工具,定期檢查才能及早抓出腫瘤。(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吳宗勤提醒,超音波是很方便又簡單的工具,定期檢查才能及早抓出腫瘤。(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吳宗勤表示,第1位病人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開始吃藥時肝臟已出現肝硬化,血小板低、脾腫大、年紀也大,3年前他曾看到1個1公分的肝癌腫瘤,做了肝癌射頻燒灼,半年前肝癌指數些微爬升但無明顯腫瘤,近期超音波竟再次發現1顆1.2公分新腫瘤,經電腦斷層報告顯示為肝癌。

吳宗勤提到,第2位病患自述沒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超音波卻看到10公分腫瘤,但肝臟已經纖維化嚴重,再度抽血檢驗,發現是「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

吳宗勤說,第3位患者原本只是到醫院做健檢,自述膽囊有點問題,超音波照完發現確實有息肉和結石,右側肝臟的表面和邊緣更出現了2個低迴音性的腫瘤樣病灶,已經快2公分了,詢問後才知是B型肝炎,因此建議患者儘速至醫學中心或是肝膽腸胃科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吳宗勤指出,台灣於民國73年7月後開始全民施打B型肝炎疫苗,現在40歲以下的人口,只有不到1%的帶原人口,跟以往15至20%相比已有顯著進步,雖然B型肝炎和肝癌已比過往大幅度下降,但45歲以上的人口還是需要積極推動治療以及追蹤,並且要釐清觀念,如果肝臟已經呈現肝硬化,就算是B型肝炎持續服藥或者是C型肝炎已經完全治癒,仍有肝癌的可能性。

醫師建議B型肝炎患者應進行超音波檢查,以及3個月一次的抽血,才能夠在第一時間抓到肝癌腫瘤。(示意圖/Pixabay)
醫師建議B型肝炎患者應進行超音波檢查,以及3個月一次的抽血,才能夠在第一時間抓到肝癌腫瘤。(示意圖/Pixabay)

吳宗勤說明,B型肝炎若已有肝硬化,持續服用藥物治療,可以將原本每年近5%的肝癌發生率下降50至70%,但藥物不是萬靈丹,在有肝硬化的背景下,還是需要仔細的超音波以及3個月一次的抽血,才能夠在第一時間抓到肝癌腫瘤。

吳宗勤也強調,門診超音波是很方便又簡單的工具,只要認真掃,死角看慢一點,有時候敏感度並不會輸給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且超音波沒有侵入性也沒有輻射劑量,只要空腹時間夠,是屬於肝膽腸胃科中非常好用的三寶之一(超音波、胃鏡、大腸鏡)。(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沉默殺手難防! 醫1個月連抓3例肝癌:1檢查務必定期做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