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過高吃「退燒藥」降溫?食藥署:恐增加肝、腎衰竭風險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熱浪逼人,氣溫節節上升,熱傷害人數也不斷攀升。面對體溫過高,有些民眾會想到藉由吃退燒藥物來降溫,食藥署提醒,中暑與感染所導致的發燒機轉不相同,退燒藥不但不能幫助降溫,還有可能增加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發生的風險。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中發文分享,中暑初期通常會出現,像是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膚發紅且乾燥等症狀。若未及時處理,恐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出現40度以上高燒、意識混亂、抽搐及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狀。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運動員、慢性疾病患者、代謝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肥胖或服用特定藥物者,皆屬於中暑的高危險族群。

面對體溫過高,有些民眾可能會想到使用退燒藥物來降溫。食藥署提醒,中暑引起的高溫是因中樞系統中的體溫調節失調所致,與感染造成細胞激素釋放及產生發炎反應所導致的發燒機轉並不相同。因此,使用退燒藥不但不能幫助降溫,還可能增加,例如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食藥署解釋,在臨床上,通常會使用冰敷或靜脈輸液來協助降溫,並針對電解質異常進行校正,除非患者已出現癲癇、譫妄及心律不整等症狀,才會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食藥署建議,若出現中暑症狀,應盡快移動到陰涼通風處並鬆開衣物,可以用灑水、風扇或冰敷來幫助降溫。若患者清醒,可以給予電解質飲料或加少量鹽的冷開水,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若意識不清者,則應避免飲水,並盡速送醫治療。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