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可降43%心血管風險」 陳秀熙揭國內40萬人有長新冠!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台灣疫情趨緩,有望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4類。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5)日指出,若全面解除緊急狀態,長新冠風險仍值得關注,他並表示,一項針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分析研究顯示,如能完整接種疫苗,一年內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3%。

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舉行「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針對長新冠心血管長期風險監測進行分析,全球7.6億人感染COVID-19、死亡688萬,累積長新冠約6200萬人;台灣受長新冠影響族群,目前推估大都為 Omicron 患者,人數達到 40 萬人,其中發生長期心血管風險人數約為 2.4 萬。

「長新冠」,又稱為「後新冠肺炎症」,容易在感染新冠後2~3個月出現包括疲勞、咳嗽、頭痛、失憶等症狀。陳秀熙解釋,這是因為當病毒殘留於體內,易造成器官受損及免疫系統異常,每個器官有不同症狀,若影響心臟,則可能導致心肌炎、心血管阻塞等,另也可能影響胰臟、腎臟、肝臟等。

長新冠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可能導致免疫失調、微生態失調、自體免疫和促發免疫受影響、血栓和內皮細胞異常、神經訊號失調,致病機轉除了與ACE2結合改變,進而產生高凝血,血管受損易導致動脈粥狀斑塊而血栓,以及細胞激素風暴,這些因素皆會造成其他器官功能受損並產生後遺症。

陳秀熙表示,COVID-19感染主要可分為三期,T1為快篩、RT-PCR檢測臨床診斷期、T2為確診後1~2周急性期、T3為2~3個月後依舊有症狀的長新冠,其中一年內發生長期嚴重疾病族群受到重視,並推估此族群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約為10%。

(圖/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指出,根據美國研究,追蹤未施打疫苗族群12個月發生長新冠心血管疾病風險,未感染者發生心血管風險1.1%,感染存活者則為1.5%,其發生心血管風險相差 0.4%,如能完整接種疫苗,一年內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3%,顯示疫苗對心血管疾病脆弱族群的重要性。

陳秀熙表示,疫情解封之際,如何針對個人化中、重症監視外,也針對個人化長新冠長期風險如心血管疾病進行監測,應是未來的重要目標,建議未來健保體系對長新冠1年內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早期監測,以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