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坊間常流傳不孕症和「子宮寒」有關,且要吃四物、不吃冰、經期不能洗頭等。對此,中醫師表示,在古代典籍中記載,不孕的成因很多不只有寒,並分享一案例,每個人情況不同,因此療程也不同。
(圖/pixabay)
桃園宜蘊中醫診所中西醫學整合主任鄭安斌在臉書發文說明,子宮寒為卵巢、子宮生理機能出現異常,而非字面上子宮溫度太低。傳統中醫典籍中鮮少出現「子宮寒」,最接近的概念為「寒凝胞宮」,症狀包含痛經,小腹疼痛伴隨寒冷感、熱敷較舒服,月經易晚來、經色偏暗,常出現水樣會陰部分泌物等。從這些症狀看來,寒凝胞宮是指卵巢、子宮生理機能出現異常,而非字面上「子宮溫度太低」。
鄭安斌提到,在古代典籍中,對於不孕的論述就不單只有寒。清朝編修的醫學教科書《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裡面提到不孕的成因與瘀、寒、熱、痰都有關,婦科名著《傅青主女科》也提到不孕有血虛、腎虛、脾胃虛寒、肝鬱等原因。
而從現代醫學切入,不孕症的原因從高齡、排卵功能障礙、輸卵管阻塞、多囊性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等都有可能,有些情形的確用補氣血、補腎、暖宮的中藥治療能改善,但其他包含發炎、血瘀、痰濕等,這些應綜合考量、一併處理。
鄭安斌分享1個案並指出,在不孕症治療上,不是只有子宮寒。1名34歲女性結婚近4年無避孕,卻一直沒懷孕,接受過1次人工授精(IUI)但失敗,故前來就診。個案表示常聽朋友說子宮寒要吃四物,但吃了中藥後,感覺身體較燥熱、下巴常長痘痘。
鄭安斌評估其婦科相關症狀及婦產科檢驗數據後,判斷她並無明顯「宮寒」情形。反而從經前胸部脹痛、經前夜間易覺發熱、平常易口乾唇乾、經前易生氣、舌紅少苔、脈弦細等情況,推斷其屬於中醫的「肝鬱」、「肝火」、「陰虛」等證。並給予疏肝、養陰、清熱、補腎的處方,1個多月後,個案表示這次生理期來,經前症候群的症狀都無發生。
但個案考量年紀與生涯規劃,與先生討論後決定進行試管嬰兒(IVF)療程。在療程中服用中藥,而荷爾蒙藥物可能出現的潮熱、噁心、下腹脹等不適皆無發生,且這次取卵數量也相當不錯,植入後也已順利懷孕、生產。鄭安斌指出,透過此案可見中醫在治療不孕症上其實相當細膩,不孕並非只有「子宮寒」,更不建議自行服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