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35周年 賴清德、朱立倫、柯文哲發文紀念省思一次看

分享: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六四事件35周年,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以及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都發文紀念,除了表達堅守民主自由價值的信念,也盼歷史的悲劇不再發生在後代的子孫身上。

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

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候,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

台灣在前人篳路藍縷、民主前輩犧牲奉獻之下,從威權體制邁向民主化。年輕人們繼承民主的火炬,持續深化民主,在這塊土地上,長出野百合、種出野草莓、開出太陽花,並讓青鳥飛揚。

一個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是可以讓人民大聲說話。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特別是年輕的世代,因為社會的變革往往仰賴多元的意見;青年世代促進國家革新的力量,不該被壓制,而是該受到國家的保護和鼓勵。

紀念六四,不只是為了六四,更因爲全球心繫民主自由的人們,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護人民。六四的記憶不會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我們也會持續努力,讓這段歷史記憶能夠長存人心,感動關心中國民主的每一個人。

因為這提醒著我們,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我們要用民主凝聚共識、以自由回應專制、以勇氣面對威權擴張,更要憑團結面對挑戰。

未來,我們會繼續團結所有力量,深化台灣的民主,也跟理念相近國家協力互助,一起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圖片來源:朱立倫臉書

朱立倫:守護華人民主燈塔,正是對當年廣場上追尋自由的學子與人民們最好的紀念

《捍衛民主價值 毋忘追尋自由》

今天是六四事件35周年,追尋自由的燈火在全世界的華人心中不曾熄滅,我們也仍在海峽的這一端實踐與捍衛民主。

回顧當年的六四前夕,是兩岸人民跨越時空和意識型態,最緊密相連的一刻。

當年的中正紀念堂廣場和天安門廣場保持電話連線,剛經歷解除戒嚴的台灣青年學子,為和平爭取自由民主的大陸學生加油打氣。這時,連結兩岸的不再只是歷史、文化、和血脈,更是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性尊嚴等普世價值的共同期待。

六月三日晚上,解放軍開入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中正紀念堂廣場透過電話連線,成為兩岸歷史最沉痛的見證人。我們每年都必須紀念六四的理由,正是因為兩岸的命運仍然緊緊相依,正是因為這是中國歷史絕不能被抹去的一頁,正是因為我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沒有一刻鬆懈。

35年前,台灣的青年學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前,靜坐陪伴天安門廣場度過漫長的一夜。

35年後,中華民國透過第三波民主化改革,向所有仍在追求自由民主的華人,證明我們有經驗、能力、決心能夠維繫民主體制,而一個穩定的民主與憲政體制,正是對自由最好的保障。

「專制或民主,哪個更真切合適現代的中國?主權在民更適合我們。」這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當年曾說過的話,也是我們在台灣堅守的生活方式。

中國國民黨永遠與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所有好朋友們站在一起,我們堅定捍衛中華民國,守護這座華人的民主燈塔。今天我們對民主自由的持續守護、實踐與改革,正是對當年廣場上追尋自由的學子與人民們最好的紀念。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已經到應該平反六四的時候了

《一個國家是否進步,取決於它是否能面對歷史中難以面對的日子》

對過去的台灣,這個日子曾是二二八;對現在的中國,則是六四。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經濟突飛猛進,然而人民心中卻有一道尚未癒合的傷口,那就是三十五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事件。

1989年六月四日,中國的年輕知識份子因為呼籲改革,而遭受無情的鎮壓;有些人失去生命,有些人失去家人,倖存者也成為「被噤聲的一代」。直至今日,中共當局依然把六四定位成「反革命暴亂」,把熱愛國家的年輕人,形容為顛覆政府的叛亂份子,這對經歷六四學運的那一代人來說,實是不可承受之重。

台灣在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要等到1995年,政府才正式表達歉意。這段時間裡,被二二八事件傷害的家庭,默默地悲痛著。從小,看著父親於每年二二八這一天靜靜地流淚,二二八這個日子變成我覺得尷尬不安的一天。我想以自己的感觸,跟對岸的朋友們分享:「有真相,才有原諒。有原諒,才有和解。有和解,才有和平。」讓不能被說出口的日子能被說出口,是開放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台灣走了四十八年。

已經到應該平反六四的時候了。平反六四,更能證明中國政府可以面對自己的歷史,可以以正面的態度迎向未來,更重要的,是不讓歷史的悲劇再發生在後代的子孫身上。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