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逾1.2萬件兒虐案」兒家署能解決? 她批:比過去還不如!

分享: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衛生福利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作為照顧兒童的專責單位,負責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此舉雖獲兒福聯盟肯定,但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卻直言,若政府僅採納衛福部內部整併方案,將兒少與家庭業務合併成三級機關,恐難以真正提升對兒少的重視程度。

賴清德在出席「台大醫院健康台灣深耕論壇」時表示,兒童及家庭署將設在衛福部底下,用來照顧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回報健康兒童推動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長期推動兒童健康的奔走。

對此,王婉諭批評,賴清德應該更清楚政治的現實面。她強調,單位層級、預算規模、主導能力,決定了一個議題能否被重視,也關係到政府能否真正救助每年1萬2千件受虐的孩子。「體育署為什麼要升格成運動部?原因大家都知道」,王婉諭指出,2013年以前台灣還有內政部兒童局,但後來兒少業務被拆散併入衛福部的社家署與保護司。

「現在成立所謂的『兒童及家庭署』,說穿了,就是把現行社家署合併保護司,層級仍然不變。距離真正的『兒少專責機構』非常遙遠,甚至比以前的兒童局還不如」,王婉諭表示,台灣的兒少政策長期被拆散在不同部會裡,只能當各部會的「附屬議題」,沒有足夠層級的單位,根本無法統合、生出預算、拍板做決定。

王婉諭進一步指出,「過去層級更高但沒有資源的少子化辦公室,已經證明空有位置、沒有權力,什麼都做不到」,目前台灣兒少環境早已亮紅燈,一年超過一萬兩千件兒虐案、全國安置床位只有3000多床、社工動輒負擔上百個案。她強調,「我不相信一個只是改名的三級機關,有能力要到足夠資源來解決這些存在幾十年的問題」。

王婉諭認為,日本在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之所以能真正改革,是因為它直屬首相的高層級機關,讓兒少不再散落在各部會的殘餘業務間,「孩子被放在國家大政的核心,而不是被擠到各部會縫隙裡」。她呼籲賴清德,「不要把這次難得的改革機會,降格成三級機關的改名。孩子的事情,應該被放在更高的位置」。

王婉諭認為,日本在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之所以能真正改革,是因為它直屬首相的高層級機關,她呼籲賴清德,「不要把這次難得的改革機會,降格成三級機關的改名。」(圖/王婉諭臉書)
王婉諭認為,日本在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之所以能真正改革,是因為它直屬首相的高層級機關,她呼籲賴清德,「不要把這次難得的改革機會,降格成三級機關的改名。」(圖/王婉諭臉書)

另一方面,兒福聯盟則表示,兒童及家庭署的成立是民間團體從2018年就持續倡議的成果,終於看到政府採納多年建議,他們樂見其成。不過兒盟也強調,如果要真正接住每一位孩子,政府還需要同步補上三大配套措施。

兒盟首先呼籲,行政院應比照日本做法,另設「兒童及少年事務委員會」。因為未來的「兒童及家庭署」位階僅是三級機關,遇到跨部會協調時恐怕權限有限。兒盟建議仿效日本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模式,讓行政院下的委員會負責國家級政策,例如少子化對策、育兒支持、兒少身心健康、兒虐防治等,再由「兒童及家庭署」配合同步推動。

兒盟也指出,中央組織改造雖自2013年開始,但兒少政策仍長期呈現「有整沒有合」的困境,衛政、社政分工繁雜,整合效果不彰。未來的「兒童及家庭署」應以「兒少最佳利益」為核心,將所有與兒童、家庭相關、且有利其發展的政策都納入一條龍管理,真正做到跨域合作,不再陷入部門分割。

最後,兒盟直言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力」。目前社會及家庭署編制不到150人、保護服務司更不足50人,兩單位合計不到200人,要承擔全國兒少與家庭福利業務早已人力吃緊。兒盟強調,新設的「兒童及家庭署」不能只是把既有人力重新洗牌,而必須大幅擴編,才足以推動完整的兒少政策。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