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uho優活健康網
台灣,多發性硬化症雖不常見,但部分嚴重患者除了會出現認知障礙、失能,導致無法正常就業與社交,被迫改變生活而難以調適,重創正值發展的中壯年人。
症狀千變萬化 早期病灶不易被發現
臨床一名30歲出頭、喜愛美食的男性,因出現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而就醫,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雖然發現得早、且病灶不多,卻在病情控制過程中,因為無法調適心態去面對疾病、不積極治療而選擇放棄,最終導致終身行動不便。另有一名年約40歲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到門診時已經追蹤該病數年時間,原本脊椎受傷嚴重,走路只要走個200公尺就需休息,但在定期接受治療並加上修正生活型態後,至今超過8年沒有復發,且已逐漸慢慢恢復正常生活。
耕莘醫院新店分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紹原提及上述兩個極端案例時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神經科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因為發炎反應會影響到身體各神經功能,因此病徵也因受損神經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多發性硬化症有四大類型,大部分患者屬於反覆發作型,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步履不穩等症狀。」除了上述症狀外,患者也會出現視力喪失、複視、疲倦、發燒等症狀,這些症狀快速發生卻也可能自然痊癒,一段時間後又會再發生,因此容易被忽視。
手腳反覆出現莫名麻木無力感?當心為多發性硬化症!圖/中時電子報
方便性、遵從性高之口服藥物 助多發性硬化症穩定控制疾病無惡化
多發性硬化症雖致病原因不明,但可歸因於外在如環境或感染導致,以及內在如家族史等,陳紹原醫師指出,因為疾病複雜度高,診斷上需花費更多時間確認,不過高風險族群如年齡約20至40歲女性,家族有類似疾病者都要特別注意,「尤其若莫名發生上述不尋常症狀如肢體麻木、無力、步履不穩等,且發生時間為長達數天或數週緩解卻又再相隔一段時間後反覆發生時,應儘速就醫。」
早期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以干擾素為主,必須以注射方式進行,近幾年在藥物研發蓬勃發展下已陸續出現不少口服藥物。陳紹原醫師說:「多發性硬化症雖無法痊癒,但是只要穩定控制,相對來說就等於治癒。」藥物能有效達到長期控制、減少復發機會,而口服藥物遵從性也高,讓排斥注射的患者可有另一選擇。
他也提醒,藥物雖有調節免疫的作用,但對於免疫疾病,仍須要長期維持身體免疫功能的恆定,因此必須要做到改變過去不好的生活型態,儘量維持規律生活、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適度運動等,才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