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富里鄉中山路土地公廟旁的百年老榕樹,見證富里鄉歷史,老一代人稱「倒栽榕」,去年11月颱風康芮侵襲後,老樹受損嚴重,經樹醫師判定枯死,日前移除老樹根部,在地人不捨道別。

這棵老樹位於富里鄉中山路214號前、福德祠土地公廟後方,樹下有土地公的金爐,把樹幹燻黑。
相傳在富里鄉鬧區仍是農田時,老樹就已經存在,原本旁邊有一處水池,牧童為固定牛隻,在附近砍榕樹枝條插入土中,因此生根發芽長成大樹,因為當時牧童不管頭尾,隨意插入土中,因此稱作「倒栽榕」。

還有一說是獵人打到山豬後,到池邊宰殺分肉,順手把榕樹枝幹插在旁邊,而生長成榕樹。
隨著老樹愈來愈茂盛,有居民在樹下放大石頭拜石頭公,之後才有土地公廟。富里鄉公所說,老樹和土地公見證地方百年變遷,看著農田變成熱鬧的富里鄉鬧區。

富里鄉長江東成說,百年老樹是富里鄉居民共同記憶,去年11月颱風過後,樹體嚴重受損,僅存的枝條亦逐漸枯萎,找專業樹醫師檢查後,確定老榕樹已走完生命歷程,日前移除老樹根部,未來將與社區討論選擇新的樹種,再種下一棵陪伴居民下個百年的樹。
江東成說,之前公所辦攝影比賽,有攝影師拍下老樹與街區夜景,目前展示在富里火車站地下廊道,讓往來旅人仍能看見「老守護者」最後身影。(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