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晶片、電動車、無人機甚至衛星,中美科技戰持續不斷,美媒《彭博社》4日發佈評論,認為美國近年來一直試圖阻止大陸技術進步,恐適得其反,令大陸奮力向前更加強大。
據《觀察者》網引述《彭博》報導,其專欄作家戴維‧菲克林(David Fickling)專注於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日前以《美國企圖殺死中國技術,卻令其更加強大》為題撰文,稱雖然大陸研發支出距美國仍有較大差距,去年不到美國一半,但在電動汽車、人工智慧等領域「回報驚人」。
菲克林提到大陸總理李強6月25日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講話,「我們以更高遠的視野、更寬廣的胸襟來對待發展問題,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尋求自身合理利益,開闢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顯示出大陸認為,世界需要更加迫切地需要轉向清潔能源、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措施之一,在於升級老舊設備機械,並增加研發支出投入。
文中援引資料舉例說明,大陸央行於2022年、2024年設立人民幣2000億元、與5000億元的融資機制,以鼓勵貸款機構發放更多貸款以升級設備,且據官方統計資料,2023年,大陸研發支出增長8.1%,約占GDP的2.6%,金額為人民幣3.3萬億元,不到美國2022年(8856億美元)研發支出的一半。此外,大陸還為投資研發的公司提供了強有力的稅收優惠政策。
菲克林強調大陸企業近年來在電動汽車、鋰電池等領域的進步,同時提到自己近期在華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經歷:在大連、成都等二線城市,電動汽車似乎和在上海等一線城市一樣普遍;即使是汽油動力汽車,在設計和內飾方面也很前衛。
大陸諮詢公司賽迪顧問日前發佈報告指出,大陸鋰電池出口規模逐年增長,全球市場佔有率顯著提升。2023年,大陸鋰電池出口總額超4500億元,出貨量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從2016年的56.7%增長至2023年的73.7%,鋰電池與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一起成為出口「新三樣」。
在人工智慧方面,大陸也取得巨大進步。7月3日,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佈報告顯示,大陸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發明方面遠遠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過去十年間申請的專利數量超3.8萬份,足足是同期美國(6276份)的6倍。
今年5月初,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發佈研究結果顯示,在當今世界超過一半的AI最熱門領域,「中國的研究領先美國」。資料顯示,無論是AI研究論文總數量,還是AI研究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大陸機構都名列前茅。
菲克林認為「華盛頓越是試圖減緩中國的技術進步,中國就越有可能奮力向前」,儘管美國政府最近幾年以「國家安全」為由,在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鋰電池等領域設置關稅壁壘和貿易限制,決心阻止大陸迎頭趕上,但這不會對大陸技術產生影響,「如果有影響,也只會是積極影響」。
文章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阻撓,如果大陸技術發展沒有面臨如此艱難的環境,大陸政府和企業就不會如此奮力向前,並取得如此巨大的進步。此外,菲克林指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對中國清潔技術徵收關稅,只會讓美國市場對已經發生的真正創新成果關上大門。
文末強調,若一個動物生活環境殘酷,牠會進化為一個捕食者;若一個動物生活環境輕鬆,牠反而會變成一個獵物,「美國阻礙中國技術崛起的企圖,只會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