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多半都很注重養生,一講到「味精」不少人第一印象都和不健康畫上等號,到底味精該吃還是不該吃呢?食藥署官方臉書製作一張簡易圖表,介紹味精的成份與讓人感覺吃完口渴的背後原因。
食藥署官方臉書PO文,提到現代人在外用餐,都會提醒老闆不要在餐點內加味精,一來講求無添加味精才健康;二來想避免吃完味精後,產生口渴、頭痛、頸部僵硬等現象。
不過,味精真的吃不得嗎?食藥署解釋,市售的味精主要有兩種生產方式,一種是以海藻萃取和麵粉水解,另一種是以澱粉和蜜糖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製成。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也稱谷氨酸鈉或麩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具有特殊鮮味,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許多天然的食物當中都含有這個成分。
食藥署表示,根據國內外專家的研究,即使在烹調時完全不加味精,一般人每天的正常飲食當中,還是會攝取到20克的麩胺酸鈉。在目前的相關實驗研究中,發現只有高劑量的麩胺酸鈉才會引起急性中毒,正常飲食消費量的味精,並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不過,食藥署提醒,雖然不必擔心味精會影響健康,但因為味精當中含有13%鈉的成分,約為食鹽的三分之一,對於必須限鈉的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等疾病患者,還是要在飲食當中特別減少使用味精和食鹽,以降低鈉的攝取。
中時電子報 林郁庭
真的吃不得?味精主要成分番茄內也有 但3患者少攝取
2018/10/08 01:0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