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延後日本建廠計劃!旅美教授解析背後驚人政治佈局

分享:

傳台積電推延日本熊本二廠的建廠計畫,部分原因是加速將資金投入美國擴廠,以防川普政府可能祭出的半導體關稅措施。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台積電這波延後日本、加碼美國的決策,顯然是精算過後的戰略手筆。

翁履中認為,台積電這波延後日本、加碼美國的決策,顯然是精算過後的戰略手筆。(圖/美聯社)
翁履中認為,台積電這波延後日本、加碼美國的決策,顯然是精算過後的戰略手筆。(圖/美聯社)

翁履中6日在臉書上指出,對於一間掌握全球最先進製程技術的企業而言,跟著最大市場與政策獎勵走,並非意識形態選擇,而是成本效益的理性反映。台積電選擇擴大美國布局,並非捨棄台灣或亞洲,而是順應大環境變化,搶得全球競爭的先機。

翁履中進一步指出,川普從第一任期就開始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經濟民族主義策略。川普不僅要求在美國生產,更透過政策誘因與關稅威脅推動科技回流。這種「強制認同」式的經濟民族主義正在全球企業界蔓延開來,「只要你有競爭力,你就該成為美國企業的一部分」。

台積電在熊本投資的新工廠(JASM),後續動態受到各方關注。攝影/李書良
傳台積電推延日本熊本二廠的建廠計畫。(圖/資料照)

翁履中認為,這樣的邏輯對企業短期來說無疑是利多,能獲得更穩定的政策與市場支援;但從長期來看,也讓世界面臨「科技主權模糊化」的新局面。全球最強的企業,逐漸不再是「跨國公司」,而是「美國主體企業」,其生產與決策都在美國,受制於美國政策與戰略考量。這不是好或壞的問題,而是一種現實結構的轉變。

對台積電而言,翁履中強調,這樣的佈局不但有助於鞏固其技術霸主地位,更可能延長其在高階晶片市場的領先時間。若成功掌握美國政府的政策節奏,台積電將有機會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站穩全球晶片代工的龍頭地位。台灣當然可以樂觀看待台積電在美國獲利、擴張市佔率,因為那也象徵著台灣產業的實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在全球高階製造向美國集中之際,台灣作為技術原鄉的角色是否足夠牢靠?是否還握有不可取代的研發、專利、關鍵設備供應鏈與核心技術轉移權?

因此,翁履中認為,政府此刻最重要的任務,是制定一套「臍帶型戰略佈局」,無論企業如何全球化,其核心研發、創新基地與價值鏈最關鍵的節點都必須以某種形式,甚至必須是創新的思維,讓其依附在台灣,如此才能守住台灣在全球科技體系中的戰略不可取代性。世界在變,競爭在加速;「我們為台積電喝采,但也該為台灣的未來佈局未雨綢繆」。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