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核災發生迄今已經10餘年,食藥署將放寬進口食品禁令,但仍有不少民眾擔心潛藏輻射危機。專家認為,若有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且逐批檢驗、定期公布結果,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後,我國逐年開放有條件進口相關食品,目前僅剩俄、中、韓及台灣仍有限制。不過衛福部食藥署23日預告,將全面開放福島5縣產品進口。食藥署23日預告日本食品輸入管制草案,預告為期60天,以蒐集各界意見。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明,未來日本福島5縣進口的食品,必須檢具雙證明,包括輻射檢驗證明、產地證明,且邊境採百分之百逐批檢驗;非福島5縣特定地區的水產品、嬰幼兒食品等,未來不再要求雙證明,只要提出產地證明即可;日本禁止流通的品項,依舊禁止輸入台灣。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學科教授麥富德則表示,此類開放作為有時是為了釋放善意,若有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且逐批檢驗、定期公布結果,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檢測量能部分,進口量如果不會太多,風險相對低。但麥富德提到,銫-137半衰期為30年,目前尚未到一半,仍憂心高劑量輻射會危害人體。
對此,麥富德強調,雙證管理和逐批檢驗一定要落實,因為輻射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在於致癌性和免疫系統的危害。麥富德指出,銫-137半衰期約30年,目前尚未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