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登革熱疫情下降或反彈?下週是關鍵 中秋戶外烤肉應注意3點!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9月19日至9月25日新增2,0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11例登革熱重症病例、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登革熱新增病例數持平,不過傳播風險高,尤其中秋假期、國慶連假即將到來,下週將是關鍵民眾應做好防蚊工作。

圖/常春月刊   

氣溫高適合病媒蚊生長 中秋戶外活動注意3事項

登革熱本土病例之個案居住地仍以臺南市(1,855例)、高雄市(82例)、雲林縣(27例)為多。疾管署提醒,南臺灣氣溫持續高溫,適合病媒蚊生長,上週臺南市疫情雖已反轉下降,但23日至25日病例數較16日至18日反增18%,顯示疫情於本週可能反彈上升。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加緊腳步,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巡查及孳生源清除;民眾務必澈底清除孳生源落實「巡、倒、清、刷」才能有效阻斷病媒蚊生長。尤其中秋假期將到來,民眾常會出外旅遊、踏青或是進行烤肉等戶外活動。曾淑慧發言人表示,雖然登革熱疫情有稍稍趨緩,但連假期間民眾出門遊玩,在戶外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防曬再防蚊,並使用含有DEET、Picaridin或IR3535的防蚊液
  • 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 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活動旅遊史
  • 重症+11例、死亡+3例 注意疑似症狀、警示徵象

另外,上週新增11例登革熱重症病例、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疾管署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女性,2人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10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民眾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對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提高警覺、盡速治療。

目前,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臺灣大學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表示,在防治上目前還沒有針對登革熱的疫苗、藥物出現,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帶病毒的病媒蚊,若要消滅成蚊,殺蟲劑是必要的,希望民眾理解。

徐爾烈教授提到,目前使用的殺蟲劑以合成除蟲菊精為主,對哺乳類傷害低、易代謝分解,不過有些人體質容易過敏,因此噴灑藥劑時室內人員、寵物等一定要淨空,並在噴完藥後1小時再返回屋內,而噴藥的人員都有經過訓練,並以安全第一為優先,民眾可以安心。(常春月刊)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