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進口大豆洗產地!陸聯合巴西、阿根廷建「區塊鏈溯源平台」

分享:

大陸海關近期聯合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供應國,建立全球首個區塊鏈溯源平台,以封堵「洗產地」漏洞。近期由於大陸海關政策檢驗檢疫全面收緊,導致進口大豆通關時間延長,引發市場供應緊張,豆粕價格連續上漲。

大陸聯合巴西等國建立大豆「區塊鏈溯源平台」。(示意圖/Pixabay)
大陸聯合巴西等國建立大豆「區塊鏈溯源平台」。(示意圖/Pixabay)

微信公眾號「國科農研院」報導,這個新建立的區塊鏈溯源平台,將每批進口大豆從種植到運輸的全程資料納入「數字檔案」,包含種植地GPS座標、收割時間、運輸船舶軌跡等12項關鍵資訊,並即時上傳至區塊鏈系統。

更精細的是,系統透過「蛋白質光譜密碼」和「土壤同位素特徵」兩大技術,能精準識別大豆來源。

受到海關檢驗檢疫政策全面收緊影響,大豆貨船的通關時間從原本的5天延長至20天以上。天津港、青島港及日照等港口出現大量進口大豆貨船排隊等待通關的現象,部分需要30天以上才能通關。

據博亞和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大陸國內豆粕現貨均價已達3,868元人民幣(約1.7萬元新台幣)/噸,較4月2日低點上漲785元人民幣/噸,部分地區豆粕報價更突破4,200元人民幣(約1.8萬元新台幣)/噸。不少工廠因進口大豆延遲卸貨,工廠開機時間再次推遲至5月上中旬。

大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3月,大陸進口大豆350.3萬噸,今年第一季進口量達1,710.9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7.9%。目前大陸正透過進口多元化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系統性降低對美依賴。

多家企業也曾表示,對美原料依賴已明顯下降。新希望集團相關人士透露:2024年該公司自美進口的飼料原料僅占全年使用總量不到2%,主要涉及玉米、高粱、乳清粉等品類。

中信建投農業研究院魏鑫對《界面新聞》表示,大陸國內養殖企業對於低蛋白配方已有一定程度研究,加上整體養殖效率的提升,對美豆的依賴程度逐步下降。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