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黃麴毒素致癌 食藥署訂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指引

分享:

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花生產品易滋生黴菌、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為強化源頭管理,衛福部食藥署近期預告「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之指引」草案,盼確保花生產品衛生安全。

衛福部訂定「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之指引」草案,希望協助業者從源頭強化管理,預告期60天,如對草案內容有意見或修正建議者,可於12月29日前陳述意見。(圖/中央社)
衛福部訂定「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之指引」草案,希望協助業者從源頭強化管理,預告期60天,如對草案內容有意見或修正建議者,可於12月29日前陳述意見。(圖/中央社)

食藥署食品副組長蕭惠文昨日對媒體說明,為提升國產花生的衛生安全與品質,衛福部於114年10月29日預告訂定「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之指引」草案,希望協助業者從源頭強化管理,落實自主管理、強化食品安全。預告期60天,如對草案內容有意見或修正建議者,可於12月29日前陳述意見。

蕭惠文說明,這項指引在管理重點上強調3個部分,第1,廠區清潔與病媒防治,要定期清理花生碎屑,避免吸引老鼠、蟲害等病媒入侵;第2,原料驗收把關,收貨時務必檢查花生是否有潮濕或發霉情況;第3,做好分級選別,透過人工或色選機,剔除發霉、變色等不良花生,確保品質穩定。

根據草案,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無安全耐受量,且無法藉由加工製程去除。為強化源頭管理,提高花生製品的衛生安全及品質,訂定此指引,供脫殼業者參循,以精進並落實自主管理,以確保花生產品衛生安全。

草案中作業管理包含,無論是開放式還是封閉式設備,應定期清理,於設備使用前後、或每次運行間,清除設備中積聚的花生和碎粒,以防止蟲害和齧齒動物。宜採用乾式清潔方式,避免因過度潮濕導致微生物繁殖,並防止花生仁吸濕。

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無安全耐受量,花生若潮濕就容易產生此毒素。(示意圖/Pixabay)
黃麴毒素為一級致癌物,無安全耐受量,花生若潮濕就容易產生此毒素。(示意圖/Pixabay)

草案指出,運送及倉儲管理應有遮蓋、覆蓋或其他管理措施,避免雨淋;在裝庫前後及貯存期間經常檢查是否有漏水或浸濕,避免雨水滲入導致花生受潮等。

根據彰化縣衛生局資訊,黃麴毒素主要是由麴黴屬真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一般而言環境溫度在30到38℃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最容易引起黃麴黴菌生長。黃麴毒素具有肝毒性,也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較常見於花生及其製品,及玉米、開心果與乾豆堅果類。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防黃麴毒素 食藥署訂花生脫殼業者衛生管理指引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