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群平台Threads上流傳一段影片,指稱含泡打粉的烘焙食品「連蟑螂都不吃」,並將此與台灣洗腎率及大腸癌發生率連結。對此說法,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指出影片內容謬誤,強調泡打粉並非健康的主要威脅。

影片中,食安權威文長安教授聲稱,泡打粉中的碳酸氫鈉成分與肥皂相似,具有分解脂肪、破壞昆蟲氣孔的特性,因此人類不宜食用。杜承哲醫師解釋,泡打粉在烘焙過程中已與酸鹼中和,僅留下使麵糰膨鬆的氣體,不會在人體內造成組織分解,真正應關注的是這類食品的高熱量與高糖分問題。
針對影片宣稱食品酸鹼調整劑會破壞腸道菌叢的說法,杜承哲醫師表示,人體十二指腸會分泌鹼性消化液來維持腸道酸鹼平衡,適度的酸性環境反而有助於抑制大腸桿菌過度繁殖。他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長期過度使用制酸藥物才會導致腸道菌相失衡,增加感染風險。

杜承哲醫師同意影片中提到高糖飲食與癌症風險相關的觀點,他呼籲民眾應著重均衡飲食、增加蔬果攝取、減少紅肉食用,而非過度關注未經證實的「酸鹼值陰謀論」。
面對這類標榜專家背書的網路影片,杜承哲醫師建議民眾保持理性判斷,不要輕易被片面說法影響。網友也以「蟑螂不碰肥皂,難道人類就不能洗澡?」的比喻,呼籲大眾以更客觀的態度看待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