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陸關係並未走入死胡同 市場趨勢洩端倪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周忠菲

當前,受世界經濟下滑影響,美中貿易戰,中歐貿易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在複雜的國際格局中,經濟因素對國際關係格局的影響,越來越大。最近歐盟對中國大陸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就是一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資料照/新華社)

按照英國《衛報》對歐洲政局的分析,歐洲議會選舉結果表明,「極右翼勢力歷史性地進入歐盟的權力核心」。「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帶來歐盟的身分認同危機」。

與這種背景形成對比的上,一年多來,中歐就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等經貿衝突與交涉的過程中,德、法、意領導人、歐盟輪值主席先後訪華(包括英國首相將訪華),顯示中歐關係中,雖然歐盟本身在政治上具有不排斥中國大陸的特徵,但也有政治衝突。可是,市場因素越來越突出。歐盟對華政策有可能選擇一種中間路線。

一、電動汽車關稅問題

中歐就電動汽車關稅產生貿易摩擦已經有一年多。背景一是歐盟配合美國與中國大陸進行科技脫鉤。二是歐洲經濟持續下滑,進一步加劇政治動盪,成員間內部分裂。

10月4日,歐盟就是否對中國大陸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最終投票結果出爐,成員國以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最終通過歐盟委員會(歐委會)的徵稅提案。這意味著,歐盟將在現有10%的稅收基礎上,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5%的附加。與此同時,歐盟又在補充聲明中強調:「歐盟和中國將繼續努力探索替代解決方案「(歐委會將在10月30日公佈加徵關稅的最終實施條例)。

10月1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與德國總理蕭茲舉行會晤。隨後,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希望在汽車關稅問題上與中國公平競爭,目前正與中方就價格承諾,中方在歐洲的投資等機制問題,進行談判,尋求解決方案。她表示,即使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的關稅生效,歐盟與中國的談判也仍將繼續。

德國國內汽車業對這一措施則堅決反對,他們擔心擁有龐大市場的中國大陸,會向對待法國白蘭地「哀鴻遍野,慘不忍睹」的模式,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要求德國政府站在維護德國汽車業利益的立場,說服歐盟。

二、歐盟對華貿易的「中間立場」

在美國加緊推行對中國大陸科技脫鉤,對歐盟「生拉硬拽」的背景下,歐盟有保持與美國立場一致的壓力。歐盟與美國的投資關係也是最緊密的。但從中歐就電動汽車關稅產生貿易摩擦過程中的折尊沖俎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並非鐵板一塊,具有「中間立場」趨勢。

這是指,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操作性,相對具有「中立空間」。主要原因是歐盟的一體化機制特徵,成員間需要政策協調,各成員經濟發展水準存在差異,而各成員國只是部分讓渡主權,成員間政治關係的複雜(如德國、法國具有與大國博弈的空間),將影響歐盟的貿易政策。

例如中歐貿易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新能源汽車關稅。法國曾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加增新能源汽車關稅,最後法國因政治考慮,從準備投反對票到轉變為投贊成票。歐盟原認為德國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德國綠黨勢力比較強大。但最後受企業壓力,德國從準備投贊成票轉變為投反對票。

這說明,一方面歐盟內部運作機制受限,各國決策的影響仍然很大,另一方面,體現對華貿易政策問題上,由於歐盟內部意見不統一,歐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相對而言,陸方的可操作性,更強一些。這種關係下,如果歐盟走中間路線的一面得到加強,雙方的利益衝突就有可能解決。

三、重市場的趨勢

為什麼說中國大陸與歐盟的關係中,重視市場的趨勢越來越突出?如上所述,歐盟對華貿易受各種因素的牽扯,尤其是主要成員國如德、法、義。但類似這次投贊成票的小國波蘭,也有自己的考慮,包括對「投票影響」的運用(據報導,波瀾總統夫人不久前訪華,議程中包括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

但從市場影響力看,經濟因素更加需要平衡。如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家,如此行事,投反對票,背後主因就在於新能源汽車關稅問題上,寶馬,賓士,大眾這些德國車企,從長遠產業競爭戰略考慮,一致要求德國政府投反對票。可見市場趨勢,難以阻擋。

此外,中國大陸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有助於加強市場因素的影響。比如中國大陸全資(百分之百占股)汽車行業的投資,已全部對外放開,大陸高科技產業的進步,產業鏈,人力資源優勢等。從市場結構看,大陸出口歐洲的高科技產品主要為新能源,儲能,逆變器等,這些產品符合美歐市場的需求,容易在歐洲市場消化。

當然歐盟也擔心,中歐貿易結構越來越偏向高科技領域,可能不利於其製造業的發展,因此會有其它反應。但從政治上看,歐盟並不排斥中國大陸。如歐盟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政策(「歐盟印度洋-太平洋合作戰略」)第一條,就強調與印太夥伴合作,不僅適用於與歐洲具有共同價值觀的長期朋友和盟友,也適用於「以東協為中心的機制或者亞歐會議進程內的機制」。

第二條則指出,不應排斥中國大陸,通過提及中歐投資協定和中國大陸參與的亞歐會議的進程等,意在傳遞與大陸合作的必要性。從最近德國、荷蘭公佈的政策指針,從歐盟領導人,德法意領導人先後訪陸來看,與大陸保持接觸是主要傾向。

四、結語

進入新世紀以來,歐盟經濟持續下滑,並有長期化趨勢。目前中國大陸是歐盟的第二大交易夥伴,雙邊貿易每年都有增長。2023年,雙方貿易額高達7400億歐元,其中,歐洲順差快速增加。

中歐經貿關係出現挑戰,背景非常複雜。指出中歐關係中,市場因素越來越突出,指出歐盟在政治上,具有不排斥中國大陸這一特點,目的就在於說明,中歐貿易衝突不是不可解決。

目前,中國大陸與歐盟都在調整與全球化的關係。在歐洲反思經濟重要性之際,十月底,歐盟對大陸進口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將告一段落。期望結果有助於中歐經貿關係的發展。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 論壇、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本文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