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9日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僅用9天時間就超越《長津湖》,創造大陸新的影史票房紀錄,截至6日晚間7時,《哪吒2》總票房還在持續攀升,已經突破60億(人民幣,約274億台幣)。《哪吒2》為何如此火熱?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8899537-XvrBskE.webp)
「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取得超高票房成績,主要是因為口碑爆棚。不論故事人物、特效場面,還是主題立意和戲劇元素,都達到乃至超過觀眾預期。」大陸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胡建禮說。
《新華社》引述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表示,《哪吒之魔童鬧海》多人結伴觀影比例明顯高於檔期其他影片,有大量家長帶著孩子共同觀影。「相關數據顯示,這部影片30歲至39歲、中年觀眾佔比突出。有大量曾經是電影市場主力的觀影人群,在時隔較長時間後再次回到電影院,這些觀眾被影片出眾的口碑所『召回』。」
5年前,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演「魔力四射」,以「逆天改命」的敘事核心,透過掛黑眼圈、雙手插兜、痞氣台詞等「去神性」的人物元素,將哪吒這個傳統神話角色,重塑為具有現代青少年特質的反叛者形象。
在大陸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教授范敏看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延續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核心的同時,又有自我認同、價值實現、親情友情等多元化的主題表達。「不論是大主題還是小主題的探討,都緊扣當下社會熱點。」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8899549-8v9I2Wt.webp)
片中角色塑造同樣豐富立體。例如,申公豹因親人申小豹到訪,內心溫情的一面被喚醒;誤以為龍族屠殺陳塘關的哪吒雖然滿腔憤怒,也要先拯救舊友敖丙;各類小妖的形象也都生動鮮活。這使得片中人物故事得以與觀眾形成情感共振。
「近年來,有很多關於傳統文化IP再創作的動畫電影。那些好的改編,在立意表達上一定不能脫離時代、脫離大眾、脫離生活。能引起當代人的廣泛共鳴,才是好故事。」范敏說。
據悉,《哪吒之魔童鬧海》中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且新舊角色均進行全面「翻新」,建模更精緻,皮膚質感更真實。此外,影片特效鏡頭近2000個,主創團隊達4000餘人。片中有一場陳塘關大戰的打戲,時長約1分鐘,分鏡畫了半年之久。
片中場面宏大的「洪流對戰」,因製作難度大、工期短促,製片人曾與導演餃子商量能否把海妖身上的鎖鏈去掉,或者換成若隱若現、時隱時現的方式。導演卻堅持,鎖鏈對海妖的束縛與影片主題息息相關,所以不能讓步。
![](https://storage.ctinews.com/compression/files/default/cut-1738899539-SOSCliO.webp)
在導演餃子看來,做觀眾沒看過的、能造成強烈視覺衝擊的內容才有價值。「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所以不給自己留後路,一開始就設定一個『完不成』『夠不到』的目標,然後拼命去『跳』、去『夠』、去『頂』。」
「我們做動畫的心態是寧缺毋濫。」餃子說,「觀眾給了我們做第二部的機會。隨隨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們的追求。我們相信,觀眾不會拒絕有誠意的作品。」
除票房登頂,《哪吒2》同時刷新三十多項紀錄,當中最觸目是系列票房破百億動畫,而「哪吒」系列暫時只有兩部電影,其中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在大陸票房有50.36億元(人民幣,約230億台幣),而《哪吒之魔童鬧海》)暫時票房已破62億元,系列電影累積票房已突破110億元(人民幣,約502億台幣),成為大陸影史首個僅憑兩部作品即破百億的動畫。(星島網)
本文獲星島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