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近日結束第13批次含氚廢水排放,核安會表示,排放期間掌握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控動態,相關數據均無異常。今年截至7月27日,已完成2262件海域樣本分析,海生物和岸沙等各式海域樣本分析結果無輻射異常。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已於8月3日結束第13批次含氚廢水排放作業,共計排放21天,排放體積約為7873立方公尺,氚活度約2.0兆貝克。
核能安全委員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這次排放期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依標準作業程序因應龍捲風與海嘯警報,分別於7月21日與30日暫停排放,各警報解除後,經東電確認各相關設備無異常後隨即恢復排放,這批次排放過程無異常。
核安會表示,掌握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今年7月14日公布第13批次獨立取樣分析結果,氚濃度低於日本承諾的排放目標每公升1500貝克;核安會於日本排放期間掌握IAEA監控動態,相關數據均無異常。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每天依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實際排放狀況進行含氚廢水擴散濃度預報,自112年8月24日排放迄今,已累計排放13批次,目前影響區域仍以「日本本州東部海域」為主,對台灣周遭海域影響極為輕微,整體海水氚濃度低於儀器最小可測值。中央氣象署持續每天更新「一週擴散預報概述」,供民眾即時掌握含氚廢水擴散狀況。

核安會指出,透過跨部會合作執行海域輻射監測,今年度截至7月27日,已完成2262件海域樣本分析,自106年起至今已累積完成海水、海生物(含漁獲)、岸沙(含海底泥)等各式海域樣本,共計1萬4616件樣本分析,各項分析結果無輻射異常,相關檢測結果均每週同步更新於「跨部會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
核安會表示,整合各項資訊於「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資訊公開透明,讓民眾全盤掌握輻射安全資訊。(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