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外交部計劃於6月派遣前國家情報總局局長胡爾斯(Bat Khurts)出任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代表,此項任命因胡爾斯過往涉及人權侵害爭議,引發國內外人權團體與外交觀察人士的高度關注。

根據《中時新聞網》、《自由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胡爾斯的人權紀錄爭議重重。2003年,他被指控從法國將一名尋求庇護的蒙古公民強行帶回國內並施以酷刑,此事件導致德國對其發布紅色通緝令。2010年,胡爾斯在英國入境時遭逮捕,隔年被引渡至德國。雖然相關指控最終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蒙古前夕被撤銷,但此事件仍引發國際關注。胡爾斯的公職經歷包括2011至2014年擔任蒙古獨立反貪局副局長,2014至2017年出任情報總局長。卸任後,他因涉及非法拘禁與酷刑案被蒙古最高法院判處三年徒刑。

胡爾斯近期重獲自由,並被提名為駐台代表,目前此項任命還未獲官方正式確認,但卻引發外界關切。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江敖生更投書《中時》指出,胡爾斯在任內曾被控對47名在押人犯施以酷刑,其中包括一名被誤判為謀殺犯並入獄十年的男子,該男子的兄長目前是蒙古「全國反酷刑與鎮壓聯盟」成員,已公開向蒙古總統投書,批評此項任命是對所有受害者的侮辱。
關於此次任命的背景,江敖生分析可能是蒙古內部政治協商的結果。據了解,此人選是由反對黨民主黨主席干圖木爾推薦,與執政的人民黨達成某種政治交換。此外,現任駐台代表特木爾自2023年底上任,任期尚短就遭撤換,也引發對政治酬庸的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胡爾斯曾在2017年被提名為駐南韓大使,但遭到南韓政府拒絕,蒙古國會也未通過該任命案。然而,由於蒙古奉行「一中政策」,其駐台代表處不具大使館地位,且未設於台北市。江敖生表示,台灣對駐台代表人選並無置喙權,只能被動接受,但此任命恐將對賴清德政府所強調的人權與民主價值形成重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