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喪屍煙彈」案件翻倍成長!醫:使用者多有憂鬱焦慮

分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日舉辦「114年度依托咪酯危害防治記者會暨實務研討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查獲比率已逼近三成,較去年大幅成長,引發社會關注。

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113年至114年4月期間,查獲依托咪酯類毒品嫌犯達1023人,毒品煙彈高達6902顆。(示意圖/123RF)
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113年至114年4月期間,查獲依托咪酯類毒品嫌犯達1023人,毒品煙彈高達6902顆。(示意圖/123RF)

根據台北市警察局統計,113年至114年4月期間,查獲依托咪酯類毒品嫌犯達1023人,毒品煙彈高達6902顆。114年依托咪酯類毒品占整體毒品查獲比率攀升至29.53%,相較113年全年度的10.35%,呈現倍數成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王建淳指出,依托咪酯原為手術麻醉用管制藥品,具有快速作用的特性。但濫用後會導致意識不清、肢體失控、抽搐等症狀,因此被俗稱為「喪屍煙彈」。他進一步解釋,毒販常以電子煙油為載體,不易引起懷疑,加上電子煙外型新潮,在年輕族群中廣受歡迎,使得實際氾濫情況恐更為嚴重。

台北市聯醫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林群提醒,從門診觀察發現,這類個案往往同時合併其他物質使用,且具有其他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焦慮症等,其實他精神共病的狀況也是高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日舉行「114年度依托咪酯危害防治記者會暨實務研討會」,邀請檢警、醫療等專家討論濫用毒品現況並提出因應策略。(圖/北市聯醫)

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提出關鍵問題,指出依托咪酯類藥物在體內代謝極快,若未能在黃金時間內採檢,尿液中的原型藥物濃度可能低於現行法定閾值50 ng/mL,造成司法舉證困難。她建議政府應考慮下修檢出閾值,或比照K他命模式將主要代謝物納入檢測標的,必要時可採用原型與代謝物總量作為判定標準。

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呼籲,民眾若遇毒品相關困擾,可撥打24小時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尋求協助,中心提供包括毒品諮詢、心理輔導、法律協助、社會資源轉介及就業輔導等多元服務。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