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
在台灣電影行銷領域耕耘超過20年的「牽猴子」共同創辦人王師,推出首本自傳《幹話力》。王師談到經手《總舖師》、《刺客聶隱娘》、《返校》等話題鉅作,直指:「我們要時常突破同溫層。」
王師曾讓紀錄片《看見台灣》締造2億票房神話,近年與合夥人陳怡樺、導演廖明毅共同策劃亞洲首部iPhone拍攝電影《怪胎》的歷程,他表示:「我們要時常換位思考,去看別人如何談論一部電影,不能只用自己的座標來看全世界。」
王師在踏進電影圈之前,台大工管系唸到延畢,好不容易當完兵,跟隨世俗的成功樣板,應徵進外商聯合利華工作,但同期進公司的同學都看出他的不開心,每天坐在電腦前彷彿靈魂抽離的狀態,短短一個月,他決定離職,放棄高薪有「錢」途的工作,一步步往電影產業邁進,他表示:「我這代人,也應該要有我們這一代的選擇,並忠於我們自己的喜好與使命。」
王師20幾歲到30出頭那幾年,待過大大小小獨立片商、金馬影展洗禮,乘著2008年《海角七号》帶來的市場成功,台灣電影開始百花齊放。2011年,李烈、馬天宗兩位影視圈前輩邀請王師共同創立「牽猴子」,一間專以發行台灣電影為使命的電影公司。那一年,王師33歲,牽猴子的誕生並非憑空而來,是「後海角時代」的台灣電影產業,自然生長的順勢而為,他分享:「對台灣電影來說,那個時期就像是一個受精卵逐漸茁壯,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
除《總舖師》、《刺客聶隱娘》、《返校》等話題鉅作外,牽猴子也持續深耕紀錄片領域,王師表示:「講這塊土地的故事,是很迷人的。」更不避談電影與政治的關聯,「一個國家要談自己的內容產業,必須想到第一件事情是—你的文化基礎工程是甚麼?講得很俗就是四個字『認識自己』。如果你不敢認識自己、你避談自己,那就不要談甚麼文化產業了,沒有這種東西。」
他在書內分享台灣票房飆破2億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發行始末,以及「牽猴子」近年轉戰製作的契機,想法很單純:「沒有機會發行的電影,就自己製作一部。」
他們首部製片作品《怪胎》獲得的討論度累積不少信心,牽猴子接下來還有陳懷恩導演執導「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以及《不老騎士》劇情電影版本、侯季然導演《一個人的家族旅行》等,都在開發階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