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KP.2」變異株占比上升!慢性腎病者染疫死亡風險增近4倍

分享: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近期新冠疫情新型變異株「KP.2」在本土病例占比增至6%,台灣腎臟醫學會提醒,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中慢性腎病者比起非慢性腎病族群,死亡風險最多增至3.69倍,提醒腎病患者注意自身情況。

近期新冠疫情新型變異株「KP.2」在本土病例占比增至6%。(示意圖/pixabay)

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日前說明,國內新冠疫情於最近一周統計(5/14-5/20)新增238例本土併發症個案,另增20例死亡,併發症新增情況與前一周相比屬於持平,個案則多是65歲以上長者,大部分沒有接種疫苗,國內整體疫情處於相對低點上下起伏,仍具傳播風險。

至於變異株監測部分,李佳琳表示,目前仍以JN.1為主要流行株,另觀察新型變異株KP.2在國內占比逐漸上升,其中在境外移入占比達11%,本土個案占比則約6%,還需持續監測。

疾管署副署長。(圖/疾管署)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日前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於5月3日將KP.2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其傳播能力是JN.1的1.2倍,具成為主流變異株的潛力,致病力則相對較低。

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新冠的威脅性仍不容輕忽,尤其是慢性腎病等重症高危險族群,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表示,相較於非慢性腎病患者,慢性腎病第三期至洗腎患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會增加1.33至3.69倍;且因為對慢性腎病的認識不足、腎病診斷未記載於病例等因素,重症風險恐怕還有低估的可能性。

慢性腎病第三期至洗腎患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會增加1.33至3.69倍。(示意圖/資料庫)

許永和指出,感染新冠肺炎除了侵犯肺部、造成肺部感染,過去臨床經驗顯示也會引起急性腎臟損傷。即便新冠感染治療完成出院,但腎功能有可能無法恢復到原先狀態,造成慢性腎病;若本身是慢性腎病病人,腎功能可能更惡化,進入需要透析洗腎情況,如果有新冠相關徵兆症狀,應該進行篩檢瞭解感染狀況,以及早就醫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夠降低新冠重症造成的死亡率。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