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藍麗琪/綜合報導
自從新冠疫情肆虐以來,台灣累積確診人數已達800萬人,不少人康復後都出現新冠後遺症,北市聯醫的姜冠宇醫師表示,在門診常被問到「後遺症會持續多久?」,法國最新的追蹤研究給出答案,大多是「1年內消失」,但約1成的人仍會有症狀,包括高齡、女性、抽菸、肥胖、有癌症病史,以及急性期症狀較多者。
不少人深受新冠後遺症困擾,到底何時才有盡頭?(圖/pexels)
台北市立聯醫一般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發文,根據法國在2020下半年針對曾感染的人,進行了一年半以上的問卷調查報告,在3972名感染者中,有861名急性期之後,出現持續2個月以上、至少1種的新冠後遺症;而在隨訪1年後,這些症狀完全緩解的人估估計有89.9%。
姜冠宇醫師說明,研究中最常見的後遺症是「記憶力減退」佔了40.0%、「睡眠障礙」佔了36.6%、「呼吸困難」佔了26.5%、「關節痛」佔了26.9%、「嗅覺喪失或聽力障礙」佔了27.0%、「虛弱」佔了20.6%、「注意力或注意力障礙」佔了22.3%;其中確診後6個月,至少有1種後遺症持續的比例有18.4%,到了12個月降為10.1%,18個月後則降到7.8%。
新冠後遺症的追蹤研究(圖/翻攝自姜冠宇臉書)
姜冠宇醫師解釋,延緩後遺症消退的因子,包括年齡大於60歲、女性、有癌症史、抽菸史、高BMI,以及急性期症狀較多的人。部分後遺症依病患狀況不同,消退速度也不一樣,像是女性「嗅覺喪失」症狀消退較慢;高齡、女性、焦慮抑鬱病史、癌症史、糖尿病、抽菸史、高BMI和急性期症狀較多者,「虛弱、疲倦」狀況會延長;高齡者「注意力障礙」的恢復也較延遲。
姜冠宇醫師分析,隨著國內疫苗接種率提升,後續變異株的致病力大幅減弱,造成的每一波社區影響力遞減;但目前國內針對新冠後遺症的追蹤制度尚不完善,必須小心盛行程度和嚴重度都有被低估的風險。
姜冠宇醫師坦言,目前能做的就是提高警覺,醫師也要鼓勵告知病患,儘管生活和工作受到長期困擾,但還是有希望痊癒、後遺症總有終點,建議趁此時休息和調整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減重都會是很棒的決定。
資料來源:臉書粉專《姜冠宇醫師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