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再造7艘不划算?李喜明嘆:恐遭1武器全面制壓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國安會諮詢委員、潛艦國造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近日請辭,後續量產計畫的主導權將回歸海軍司令部,未來可能採3+2+2的三批次生產方式進行。準總統賴清德主張後續的7艘國造潛艦也要一次完成。對此,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分析直言,如果未來發生戰爭,傳統柴電潛艦可能會被無人機全面制壓,令他感到憂心。

國造海鯤潛艦於浮塢就位備便浮船作業。(圖/台船提供)

蔡英文與賴清德3月9日上午至台船,祕密視導海鯤號。由時任潛艦國造召集人的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與台船副總經理蔡坤宗向蔡、賴簡報。黃曙光向賴報告7艘後續艦規畫,可以「3+2+2」艘,或「2+3+2」艘等分批建造方案。賴清德在聽完簡報後當場明確指示,「要做,就一次做完」。主張後續艦一次做完,形同後續量產政策拍板定案。

對於潛艦國造,256潛艦戰隊出身的李喜明近日在《風傳媒》網路節目中表示, 潛艦只要看見天上有飛機,就要立刻深潛,不能停留在水面上,否則容易被敵方掌握位置,這是潛艦的準則。不過,如果現在繼續使用傳統型潛艦,未來發生戰爭,令他感到憂心,因為現在無人化進步,但傳統潛艦問題就在於「沒多久就必須充電一次」。

海鯤軍艦脫離浮塢。(圖/台船提供)

李喜明說明,傳統潛艦需要用到電瓶,電力用光時,就需要啟動柴油機充電,升起一根管子到水面上把氣引進去,當柴油機吸氣後運作後,再把煙排到水面上,才能給電瓶充電,潛艦在電瓶充飽了才能用電推進。但在戰時,很可能無法充飽就要出戰,而潛艦最厲害在於敵方找不到行蹤,但現在科技越發達,偵測能力越好,無人飛機也越來越便宜,如果潛艦被敵方發現,就是最糟糕的事情。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圖/李俊毅攝)

「潛艦最好不要拿來當作戰術用途,要拿來當戰略用途」,李喜明坦言,若拿傳統柴電潛艦作戰,大不了可以帶十幾個魚雷,但用魚雷攻擊敵方沉船後,也很容易暴露行蹤,花這麼多錢造船,一下子價值就沒了,當然很不划算。

最後,李喜明認為,國軍建軍備戰必須思考資源配置與成本效益的問題,如果沒有很多經費,在國防資源投入上,就很可能發生排擠效應。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圖/中天新聞)

留言衝人氣 9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